隨著高技術的發展,應用系統對運動過程的控制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提高速度穩定性為編碼器聯軸器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編碼器聯軸器是集機、光、電技術于一體的位移傳感器,通過光電轉換,可將角位移、角速度等機械位移量轉換成相應的電脈沖或數字信號輸出的位移傳感器。它采用了光電掃描原理,其讀數系統是基于徑向分度盤的旋轉,該分度盤是由交替的透光窗口與不透光窗口構成的,此系統用紅外光源垂直照射。
編碼器聯軸器采用先進制造技術,保證質量、降低成本是國內紡織機械的發展戰略,包括優先發展柔性加工系統,進一步開發CAD、CAM、CAPP、DFA、CAT,有重點地開發CIMS,采用快速成形(RP)技術,研究開發虛擬制造系統(VMT)美國編碼器聯軸器發改委公開通報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裝備制造等行業出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編碼器聯軸器由于制造、安裝、受載變形和溫度變化等原因,當安裝調整后,難以保持兩軸嚴格精確對中。存在一定程度的x、Y方向位移和偏斜角CI。當徑向位移較大時,可選滑塊聯軸器,角位移較大或相交兩軸的聯接可選用萬向聯軸器等。當工作過程中兩軸產生較大的附加相對位移時,應選用撓性聯軸器。
編碼器聯軸器進行了結構上的改進,設計出可以使轉子相對于定子自動對中的調心結構,對部分零部件進行重新設計及相關實驗。其結果表明,改進后的編碼器聯軸器大大降低,主要性能指標大大優化,并且降低了成本,有很大推廣及應用價值。
我國加入WTO后,編碼器聯軸器產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帶來更多的機會。由于我國編碼器聯軸器以中低檔產品為主,產品價格優勢明顯,國外同類產品對國內沖擊不大,而我國中低檔編碼器聯軸器的出口量則加大;在高精聯軸器方面,加入WTO前本來就主要依靠進口,加入WTO后,不僅為高精尖產品的進口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同時還促使更多外資來我國建廠,帶來國外先進的編碼器聯軸器技術和管理經驗,對培養我國的專業編碼器聯軸器人才起到了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