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2014年的今天,經歷過種種負面消息、電力壟斷市場急速改革的社會大背景下,這樣一個事件極其普通,沒有絲毫的新聞價值。然而,當年就是這樣一條不起眼的消息在北京電力服務市場引起了軒然大波,一個民營企業接洽了國家單位的配電室檢測業務,并首次使用了當時在電力系統內并不普及的帶電檢測新型技術。無疑這條消息會狠狠地觸及電力公司的敏感神經,但同樣以此拉開了北京配電系統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序幕,徹底激發了北京配電市場的活力。
在電力市場化深入改革之前,電力工程項目、配電室改造、檢測等業務是國家電網公司的自留地。民營企業在這個行業如想求得生存不可不謂是困難重重,要么抱緊大佬們的大腿,求得殘湯剩食;或更有實力者,耗費大筆資金改頭換面,搖身一變成為根正苗紅的三產企業。電網公司和具有三產背景的企業一直把持著北京的配電市場,任何民企想要踏足這個領域都會遭到他們的圍追堵截百般刁難。于此同時,用電單位也同樣經歷著壟斷所帶來“割肉般”的疼痛。任何一個跟電相關的項目從設計施工,到設備采購一直到驗收發電都會被各個部門扒一層皮。在電力公司一家獨大,壟斷市場、監管一體的特殊體制下,“大馬拉小車”的現象十分普遍,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增加了用電單位的巨大成本和負擔。
壟斷是市場經濟中的毒瘤,壟斷不被打破勢必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值得慶幸的是隨著國家近年來對壟斷行業的逐漸開放,電力市場改革也隨著大的主流意識加速和深入,眾多社會力量的不斷努力,打破壟斷的勢頭漸露端倪。如果說“五號文”(國務院以國發[2002]5號文件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是拉開全國電力改革序幕的話,那么在北京配電市場真正揭開序幕的就是前文所說的那次不尋常的帶電檢測業務,其中緣由不言而喻!這挑戰性質的舉動在某種程度上是給當時所有舉步維艱的民營電力服務企業的一記強心針,而更出乎預料的是這家民營電力服務企業沒有這樣、那樣的背景,他之所以能拿下這單檢測業務完全是因為向客戶宣導了好的服務、新的技術及合理的價格!沒人能否認,時代變了,電力市場化時代到來了!
如今,北京的配電市場基本開放了,想要贏得客戶、留住客戶重點是哪家公司提供的服務好、質量高及價格合理。民營企業和國企同臺競技,成敗不論出身、輸贏全靠實力。今天,當你走進北京任何一家10千伏高壓自管單位,詢問該單位的配電室日常檢測業務是由哪家單位來進行時,你一定得不到統一的答案。因為當今配電市場具備檢測資質的企業非常多,有國家電網公司的、有原三產單位獨立出來的,但大多數是非國網系統的社會公司。提供服務的企業多起來,勢必會形成競爭,有競爭就會促使各企業提高服務品質、提升服務態度,并且不乏許多與時俱進的服務公司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價值。
電力市場化改革后,尤其在配電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配電網建設,整個市場風起煥然一新。“你用電,我用心”是國家電網公司傾力打造的品牌形象,電力市場化改革之后,市場競爭壓力不斷促使國家電網公司改善以往欠佳的企業形象,約束本單位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市場活動,并相繼出臺“十個不準”,杜絕“三指定”等制度,一切向著欣欣向榮的局面發展。此外,在新技術研發、使用領域,智能電網、配電室智能管理等互聯網化新技術正急速擴展充斥著服務領域,電力服務企業不斷通過產品服務換代升級、經營管理模式創新等方式提高市場競爭力,加速行業革新!
電力市場改革之后民營企業生存的如何?對電力服務需求極大的高壓自管用戶群體生存的如何?筆者針對這個話題聽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
2010年帶領團隊首次打開中南海配電室大門的中聯電力(北京中聯創業電力工程有限公司)總裁張祥先生對筆者說:“中聯電力是電力市場化改革最堅定的支持者,也是最早參與電力市場化改革的一份子。作為電力市場較早的參與者之一,中聯電力見證了整個行業不斷向好發展的情況。現在中聯電力的所有業務都是通過正常的市場活動、參與招投標等方式獲得的,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情況。電力市場化改革之后,政策為民營企業參與正常市場活動鋪平了道路,現在民企可以理直氣壯的和電網公司競標,和其它同行競爭,完全按照市場競爭機制施行優勝劣汰。我們企業現在在職員工160余人,企業在運營創收的同時也為社會承擔著人員就職、交稅納稅的職責,同時每年也為2千余家用電單位保駕護航,這是非常健康的市場形態,我們期待著電力改革的更深入,更具體!”
電力市場化改革受益的不僅是民企,高壓自管用戶同樣在良好的市場環境下獲得公平公正的服務。作為用戶來講,以往一個工程往往要接受供電公司指定的設計、施工和設備購買等情況,改革以后這種情況基本上杜絕了,項目環節嚴格按照招投標情況進行,用電單位在眾多參與競標的單位中選取性價比最好的單位,整個過程公開、透明,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的,在大勢面前沒有什么人、什么力量是可以阻擋。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理清電力市場化改革方向是我們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改革是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源泉,電力市場同樣如此。只有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電力市場,才能使市場在電力能源中得到合理配置,滿足供需雙方的共同利益,保障安全用電,為社會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