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里的加速度傳感器只要有一絲不同之處就可以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重力感應“指紋”,這種指紋可以當成是一個用戶的身份,在這個身份上可以綁定用戶的瀏覽記錄等隱私信息,如果被廣告商獲取這種數據,就相當于隱私泄漏。更可怕的時候,現在的智能手機都默認應用程序可以不經過用戶同意就是用加速度傳感器。
智能手機中感知屏幕方向的傳感器可以產生獨一無二的“指紋”信息,即便用戶把所有的隱私選項全部關閉,這些數據還是可以通過“重力指紋”被追蹤到。
加速度傳感器除了用來調整手機屏幕的顯示方向之外,還被廣泛應用在應用程序中,比如說計步器和手機游戲。與此同時,許多應用程序的運營都靠廣告,要精準地投放廣告就必須追蹤用戶的行為和他們的愛好。
伊利諾伊大學副教授RomitRoyChoudhury說,即便用戶不允許應用程序來查看用戶的數據或地理位置,用戶擺弄手機的動作依舊會在不經過用戶允許的情況下出賣用戶的身份,可以被廣告商追蹤到。Choudhury與南開羅萊納大學的同事最近共同撰寫了一篇文論來描述這一現象,“有很多方法可以從手機中泄露用戶的身份信息,我們在這篇論文中講述了手機的加速度傳感器是如何被當成身份信息進行識別的。”
加速度傳感器使用的是一種叫做MEMS的技術,它可以通過內部結構的重力變化來感知用戶的動作。就是因為重力的變化,手機才知道屏幕現在倒向哪個方向,才能讓游戲人物知道該往左跑還是往右跑。
研究人員發現,但是這一數據并不會因為加速器的品牌或者型號不同而發生大的變化。研究人員測試了80種加速器芯片,再加上25臺Android手機和兩臺平板電腦,他們發現加速器芯片識別同一個重力指紋的準確率高到96%。
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移動安全研究員JanneLindqvist說,這項研究很有創新,而且很重要。“(現在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對)加速器的使用不需要經過用戶的同意,所以應用程序可以偷偷地獲取加速器數據。我認為這是一項很偉大的工作,它的出現將使以后的智能手機添加對加速度傳感器數據的監控,應用程序不再可以輕松地使用加速度傳感器。”
實際上,以前就已經有研究指出,可以利用加速度傳感器的數據來推測用戶點擊屏幕時的密碼。
在移動領域,并沒有規定或者行規要求應用程序在調用重力感應時需要征得用戶的同意。與之不同的是,當應用程序想要使用地理位置信息的時候,必須要經過用戶的同意方可使用,而加速度傳感器信息則不需要征得用戶同意。
Choudhury說他的團隊現在正在嘗試向加速器數據中計入噪聲,干擾重力指紋的生成,但同時還保證重力數據準確無誤。“我們認為這種方法可以應用到絕大多數應用程序中,但是除了那些需要精準加速度傳感器數據的應用。”
智能手機中的其他傳感器,比如說磁力計、陀螺儀和麥克風等,也可以生成相似的電子指紋。Choudhury說:“從其他傳感器中收集到的這種電子指紋可以讓一臺設備長期被追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