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需求增長放緩,多數人容易理解和接受。有人認為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三四線城市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將賭注下到這里。三四線城市成為很多老板心目中的藍海,但從我調研局部市場的情況來看,形勢不容樂觀。
如,最近去到臨沂,約集經銷商、設計師、地產商交流,多數人困惑,市場下滑得這么厲害,今后怎么辦?臨沂官方統計的數據顯示:2013年,臨沂市全年商品房銷售額352億元,比照2012年增長33.7%,但2014年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額42億元,增長10.4%,增長的速度從33.7%減慢到10.4%。陶瓷產業走勢,雖會稍微滯后,但也延遲不了多久,年底就會明顯顯現。臨沂作為一個以商貿物流業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城市,以民營經濟為主,市場化程度頗高,比較其它三線城市,經濟狀況良好,年GDP接近4000億元。這種相對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商家,規避風險的能力應當要強一些,但這里的商家卻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市場下滑的壓力。
123無論是哪個產業,在高速發展階段,存在的問題都容易被掩蓋。如資金實力不強,品牌沒有影響力,產品定位不清晰,企業管理體系不成熟等。在大剛性需求的年代,這些問題,即使嚴重存在于一個企業中,也不影響其賺錢和壯大,更不至于危及企業生存。然而,經濟環境一旦緩慢下來,這些問題若不能妥善解決,可直接導致企業倒閉,這并非危言聳聽。
市場競爭,亦是適者生存。既非常公平,也最為殘酷。今年春節后,去了趟西班牙。在當地的一個設計師朋友,轉行做起了買賣破產倒閉企業的中介生意。他帶我到卡斯特里翁走訪倒閉的工廠,一家倒閉企業的高管,在向我介紹過去輝煌歷史時,呈現出無力回天的哀傷,令人心酸。其工廠資產以市值四折的價錢掛牌出售,也少有人問津。而西班牙陶瓷巨頭寶路莎的總部,就位于這個鎮。寶路莎從瓷磚到廚衛產品一應俱全,其繁榮忙碌的景象,與這倒閉企業形成鮮明對比,讓人感慨,一方水土并非能滋養所有企業,生死存亡,重在自身。
貼近市場,審核自身,未雨綢繆,保持資金的流動性,是應對下滑市場的有效方法。中國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粗放式的發展,成就了不少財富傳奇。但這種以膽大、勇猛創造出來的傳奇,后遺癥頗多,典型表現是,在盲目增長的市場中,盲目制造,盲目銷售,盲目賺錢。當市場需求不再盲目的時候,一切就必須遵循市場競爭規則,以完整、牢固的管理體系,清晰的品牌和產品定位,來適應市場。
如銷售體系,以陶瓷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多數以代理制為主進行銷售,就內部而言,經銷商與品牌商之間是契約關系,但是,對外部來說,品牌商與經銷商之間是一個整體。在市場剛性需求大的年代,經銷商因為產品好賣,在利潤的驅使下,就表現出對品牌無限的忠誠度。但在經濟發展趨緩的環境下,經銷商因為贏利空間縮小,對品牌的忠誠度隨之減弱,選擇放棄,是多數人的做法。
所以,要應對下滑的市場,廠商之間的融匯貫通非常重要。這里所指的貫通,是指經銷商愿意為品牌商拼殺,品牌商愿意為經銷商的代理銷售捆綁風險。經銷商見到市場情況不好,就選擇放棄、另找出路的做法,就如同拼殺的號角還沒有吹響,內部先打起來。所謂以完整的體系來適應市場競爭,是指從消費者的角度,對品牌美譽度的審視,對售后服務的要求,都無懈可擊;從品牌商的角度,善于平衡內部利益,上下同心,廠商同德,不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粗放式管理。
經銷商是為品牌商賺取利益的群體,但凡事一分為二,越是鋒利的刀刃,越容易傷害到自己。從我與經銷商打交道的情況來看,發自內心忠于廠家的,少之又少。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這不是一個利好的信號。
市場下滑是必然,如何應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更多資訊請關注建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