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線電纜行業是國民經濟的“血管”和“神經”,凡有電、有動能的地方,如電網、房地產、通信、汽車、電子電器等領域都需要電線電纜。
5月16日,長沙鑫遠白天鵝酒店三樓會議室,迎來了45家湖南電線電纜行業的企業老總。這是這個群體的第一次行業聚首。
“2013年,湖南電線電纜產業產值為129.2億元,而需求量有400億元。產值的大半壁江山已被外來企業占據,本土企業如果再不抱團發展,這塊"大蛋糕"就會被外省企業瓜分了!”當日,新成立的湖南省電線電纜行業協會秘書長柳鳴感慨。
電線電纜行業是國民經濟的“血管”和“神經”,凡有電、有動能的地方,如電網、房地產、通信、汽車、電子電器等領域都需要電線電纜。2013年,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產值規模超過1.3萬億,已成為我國機械行業中僅次于汽車的第二大產業。
電纜產業鏈未形成,企業生產成本難降
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湖南的電線電纜行業規模位于國內前茅,但隨著廣東、江蘇、浙江、安徽等省的迅猛發展,湘企規模目前在全國已處于中等偏后水平。
目前,湖南省電線電纜企業不足100家,占全國電線電纜9000多家的1.1%;2013年產值為129.2億元,占全國電線電纜產銷13000億元的1%。
“電線電纜處于產業鏈的中端,是個深加工行業,生產成本較高。”華菱線纜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公卓,有著近30年的電纜行業從業經歷。他分析,湖南尚未形成一條完整的電線電纜產業鏈,造成了目前產業規模上不去,企業成本降不下來的困境。
電線電纜原材料主要包括銅、鋁、塑料等。張公卓介紹,目前,省內原材料生產企業因質量水平、規模等原因,很少能與電線電纜產業形成配套或產業鏈。省內電線電纜企業的材料供應商大部分來自外省。“原材料占據了電線電纜八成成本。可見,如果本土的原材料企業這塊能夠發展壯大,可形成一個年產值300億元以上的產業。同時,電線電纜企業也將減少物流成本,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下游產業的利潤也正被省外企業逐漸吞噬
目前,我省電線電纜企業絕大多數是中小規模私營企業,產業集中度很低,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在利潤空間大的超高壓電力電纜、石油采掘、船舶、海底電纜、高層建筑、核電站、國家重大工程等高端領域的產品比重小。
在高檔電纜領域,法國耐克森,意大利普睿斯曼,美國比瑞利,日本古河、住友等企業紛紛進入湖南,湖南市場完全被跨國巨頭搶占。而在低端產品領域,國內實力較強的制造商如江蘇遠東、江蘇寶勝、廣東南洋等利用技術與資金優勢,紛紛在我省建立合資、獨資企業,并生產高壓電力電纜和特種電纜,占有湖南較高的市場份額。
困擾湖南電線電纜企業的另一大瓶頸,是市場內低端偽劣產品屢禁不止。
湘企求抱團發展,急需政策資金支持
市場競爭,倒逼湖南電線電纜企業主動尋求突破
5月16日,以湖南金杯電工、湖南華菱電纜、衡陽恒飛電纜、湖南金龍電纜等湖南電線電纜龍頭企業,發起成立湖南省電線電纜行業協會。45家省內企業率先加入協會。
新當選的湖南省電線電纜行業協會會長唐崇健,曾在上海、江蘇的電線電纜領軍企業有過近30年高層管理經驗。談及湖南行業發展,他的最大感觸是“急需苦練內功,抱團發展”。
唐崇健介紹,江蘇的電線電纜行業已經發展壯大成為產業集群。如,上游的材料供應產業群,產值已達上千億元,帶動了物流、房產、就業、服務業等發展。
“江蘇宜興有300家電線電纜企業,企業接到一個訂單后,不是獨自消化,而是根據需求分包給其他企業,”唐崇健說,這種抱團發展模式讓宜興市誕生了上千個小老板,社會影響力也逐漸擴大。
在唐崇健看來,行業發展主要靠企業自身苦練內功。“成本高,就必須想法提高人才素質,降低管理成本,有效利用資源。企業之間需加強往來,抱團"走出去",去沿海發達省份學習先進經驗。”
2007年江蘇某市地鐵電纜招標時,當地政府對本土企業給予了極大的政策傾斜。“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本土企業產品,這為江蘇本土企業積累經營,拓展市場,不斷做大做強提供了強大保障。”
湖南省電線電纜行業協會成立后,也將積極尋求政策和資金支持。
根據規劃,協會將對湖南電線電纜市場進行摸底普查,協助相關部門整頓市場,將質量不合格、無標非標、無牌產品清理出市場,配合相關部門協助企業通過行業產品技術標準,根本上減少湖南電線電纜市場的安全隱患,保障社會公眾安全。同時,積極組織企業“走出去”,由低端的價格競爭向高端的品牌、技術、市場競爭轉變,力求打造千億產業集群,獲得政策和資金的全面支持,助推我省電線電纜行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