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機界面:將“智能”真正帶給電視用戶

時間:2014-05-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2013年,全球電視出貨量為2億2千5百萬臺,比起2012年約有3%的年負成長;雖然主要的衰退來自于CRT映像管電視(56%年負成長),但平面液晶電視也僅有3%的年成長。在平面液晶電視的出貨區域中,日本(-13%)、西歐地區(-9%)和北美地區(-2%)在2013年均為負成長,特別是前兩者已經是連續兩年的負成長情況。液晶電視總體出貨量之所以能夠于2012到2013年維持正成長

為了突破液晶電視市場需求的低迷,品牌廠商致力于從價格和規格上不斷努力,吸引消費者更換他們既有的電視。以占有37.8%出貨比重的32吋液晶電視為例,2013年的平均價格(約僅262美元)仍有15%的跌幅,而FHD的分辨率則從2012年的20.7%下降到15.9%。由此可以看出,面板規格的提升已經越來越難吸引消費者,價格幾乎快成了品牌廠商維持市場動能的唯一武器。新興市場由于較低的平面電視滲透率,產品價格彈性的效應或許還可以維持,但成熟市場卻必須借由具吸引力的需求來刺激,否則就只剩下換機年限的因素。電視品牌廠商在這幾年中除了將面板的規格提升外,“智能”一直是功能衍生上的重點。

電視的“智能”功能與改進約已進行了超過5年的時間,雖然隨機滲透率逐步的爬升(中國大陸地區已經超過50%),但消費者的使用率卻相對低得多,主要的影響原因包含:電視品牌廠商缺乏足夠的影響力整合這些隨選與在線內容端、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也是用戶觀看隨選視頻的設備,競爭力強、智能電視缺乏合適的人機接口。觸控已經成為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最主要的人機接口,其直覺與效率取代了按鍵,更讓智能手機從移動辦公室的目的延伸到一般使用者的在線內容瀏覽,進而使得智能手機在2013年達到約60%的滲透率。但是,以包含顯示屏為主或是以機頂盒為主的“智能電視”,其人機接口卻一直無法在直覺與效率上更進一步,這種人機互動上的斷差與隔層帶來不佳的使用者經驗,導致“智能電視”不如智能手機更受使用者青睞。

電視品牌廠商為智能電視嘗試過不同的人機接口,包含傳統遙控器的改進版、手勢以及語音等技術。遙控器通常是以箭頭鍵為主,搭配傳統電視原有的數字鍵或是功能鍵,AppleTV的遙控器設計算是一個的典型例子;比起iPhone、iPod或是iPad,AppleTV的人機接口雖然節省成本、但也顯得乏善可陳。有些品牌將微機電動作傳感器(motionMEMS)或是光學傳感器(opticalsensors)導入遙控器中(如Hillcrestlabs、Movea或是Philips),如此就可以取代箭頭鍵,讓指標的點選更接近鼠標或是觸控的直覺化。

語音也是一個發展方向,不過目前還是以語音命令(voicecommand)為主,要達到自然語言般的語意(semantic)的層次,還需要相當的時間。許多智能電視背后都有語音技術的提供者,像是Nuance或是科大訊飛。語音命令在智能電視人機接口的應用上雖然簡單,但是互動上的層次與豐富度可能會有局限,電視聲音和背景音的吵雜也需要加強麥克風的收訊來克服。對于搜尋與點選等功能,語音應該可以勝任,不過像是游戲或是一些應用軟件的操作,語音就未必直接與便利。另外,以移動設備發展起來的操作系統平臺在未來也會顯得更為重要,包含了AppleSiri、GoogleNow和MicrosoftCortana等。三大操作系統將會進一步加強對語意和使用者偏好在智能上的了解。

手勢操控也是相當被看好的、運用在智能電視上的人機接口。手勢操控的基本組件就是位于相機模塊中的影像傳感器(CMOSimagesensor)。配合不同的技術原理,可以有2D平面與3D景深的規格。前者配合智能電視的圖形用戶接口(graphicaluserinterface),可以讓使用者不需要用任何遙控器,就可以直接以手來進行如同觸控般的操作。而后者對未來人機互動上的層次與豐富度都會有相當的幫助。目前有些智能電視已經導入2D平面的手勢操控,而且不會增加太多的模塊成本。因為該相機本來就可以做為視頻使用,手勢操控成為不需增加成本的功能,不過靈敏度與可靠性還需要加強,以提升使用者經驗。3D景深的手勢操控會是智能電視下一代的規格。3D景深的手勢操控有三種主要的技術原理,而且都已經有重量級的品牌采用。2013年底是3D景深手勢操控的里程碑;Microsoft推出以“時間飛行法”(ToF)技術為基礎的Kinect2以配合XboxOne,Sony新的PlayStation4可以搭配“立體視覺”(stereovision)的相機,而Apple于11月底購并了采用“結構光法”(structuredlight)的PrimeSense。

自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全世界陸續開播廣播電視以來,轉眼間電視的歷史也逐漸進入百年,但是激烈的改變卻是發生在這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液晶電視憑借輕薄優勢(formfactor)取代了映像管電視,廣播訊號的數字化開啟了分辨率的需求,互聯網寬帶環境的成熟讓隨選視頻取代了遷就于時間的廣播訊號,而智能型移動設備又帶給電視前所未有的挑戰。轉眼間,使用者的使用行為已經改變,而電視的重要性也不若以往。

當面板分辨率跳升到4K2K時,除非內容業者可以再度投資4K2K的拍攝設備,否則如此高的分辨率也顯得英雄無用武之地;曲面面板或許有造型優勢,但以一般家用電視的尺寸來看,真正能帶來的、顯見的用戶價值其實低于話題性。另一方面,智能電視卻顯得相當具吸引力,除了電視品牌廠商外,許多互聯網相關或是智能設備相關的業者也都陸續投入。縱使這些產品中未必具有顯示屏(如AppleTV、AmazonFireTV),但是產業正在逐漸地摸索出新一代發展的道路,內容的整合度、豐富度與商業模式都不停地在萌芽、茁壯。同時,在這個拼圖中最攸關使用者經驗的一片就是人機接口;良好的人機界面才能帶來信賴與滿意的使用者經驗并塑造使用行為,讓智能電視的“智能”深植于使用者的體驗中,而不是僅在硬件平臺里。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