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無人駕駛汽車2018年前量產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時間:2014-04-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無人駕駛技術將會顛覆現有的汽車產品線、汽車產業鏈、商業模式及交通法規,也顛覆人類的消費習慣、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模式,有些行業可能受到沖擊或者得到發展機遇。

科幻色彩強烈的無人駕駛汽車,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谷歌是最有可能將無人駕駛車帶上公路的公司,其無人駕駛汽車有望于2017年開出實驗室,直奔美國普通家庭。

當前,全球包括整車企業(沃爾沃、雷克薩斯、奧迪、寶馬、奔馳、通用、福特、日產等)、一級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大陸、德爾福、Mobileye等)和IT企業(谷歌、蘋果、諾基亞等)在內的諸多公司,都在潛心研究開發及上路測試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其中以谷歌、沃爾沃最為突出。截至目前,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行駛里程累計超過110萬公里。美國已有內華達州、佛羅里達州、加利福利亞州、華盛頓特區、得克薩斯州和密歇根州相繼立法批準無人駕駛汽車合法上路,但只能用于測試用途。

谷歌研發的無人汽車采用智能軟件和感應設備,包括攝像機,雷達感應器和激光設備等。汽車能夠360度全方位感應,激光測距儀獲取的數據與GPS數據會在車載電腦里匯總整合,并對汽車航跡進行實時修正,能將導航系統的誤差縮小到厘米級。

據谷歌介紹,無人駕駛汽車上路,目前還得有至少兩人護駕,要隨時準備以手動控制汽車來應對突發情況的發生。不過谷歌團隊表示,以現在無人駕駛汽車的表現,未來僅需一個人坐在車上就足以應對突發狀況。

谷歌并不是唯一一家擁有可以上路的無人駕駛車的公司。事實上,目前通用汽車、大眾、奧迪、寶馬、沃爾沃等廠商都在測試各自的無人駕駛汽車,他們希望在2018年前將這種汽車投入量產。

冷靜的電腦帶來安全和節約

無人駕駛技術的優點是使出行更安全、緩解交通壓力并減少環境污染,其在安全性方面相比人類駕駛具有無比的優越性,而且永遠不會出現人為操作失誤的情況。研究者認為:無人駕駛汽車每年能大幅減少全球交通事故人員傷亡和節省巨額的相關費用。

另外,由于車載電腦操作在時效性、精確性上也遠超人類,無人駕駛汽車會通過提高車速、更合理利用道路、縮小車距以及選擇更有效路線來大幅減少堵車,將上下班通勤所耗時間及能源消耗減少50%以上。

冷酷的電腦可能帶來道德爭議

盡管在理論上,無人駕駛汽車可能是最安全的車,但是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時,因為不具有人類的道德判斷能力,過于冷靜、機械地選擇本車損害最小,可能引發了道德爭議。例如,在遇到前車有故障而自己來不及停車,假如左邊有一輛大卡車(或墻、樹等障礙),右邊則是一個(或一群)等著過馬路的孩子,此時大多數司機會選擇轉左,但無人駕駛車輛無法進行道德判斷,它只會簡單地判斷右邊道路阻力較少而將車轉而沖向右邊。

新技術深刻影響生活

無人駕駛技術將會顛覆現有的汽車產品線、汽車產業鏈、商業模式及交通法規,也顛覆人類的消費習慣、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模式,有些行業可能受到沖擊或者得到發展機遇。

可能受沖擊

零部件供應

傳統整車制造商的行業地位將受到巨大威脅,無人駕駛汽車能自動駕駛、幾乎不發生車禍,喇叭、安全氣囊及許多被動安全相關的部件將被取消,汽車鋼材量將出現下降。

汽車保險

隨著交通事故數量減少傳統保費將大幅減少,因為無人駕駛汽車不會發生交通事故,根本無需為車輛、車上人員及車外第三者上保險。醫療保險可能會放棄這部分經營業務。

汽車維修

絕大部分小型汽車修理廠會因掌握不了維修技術而倒閉,不少大型汽車修理廠也會因為競爭激烈及業務源減少而被迫選擇退出。

政府投入

政府的開支會減少,因為無人駕駛汽車能做到精確行駛,公路運營效率將大幅提高,新建橋梁和道路的寬度可以縮窄,道路施工會驟減,各國政府在道路施工方面將節省大筆支出。不需要開罰單的警察,不再有醉駕司機。

可能遇到新機遇

汽車設計

由于無人駕駛汽車不用過多考慮行駛安全問題,汽車的外觀造型和整體設計將會被重新塑造,外形設計各異的汽車將被生產出來。

車載產品

行駛過程乘員不必擔心駕駛問題,汽車上將被允許裝配各種車載電子信息及娛樂產品,電子公司和軟件應用開發商將從中獲得巨大的市場需求。

保險新模式

駕駛責任更多取決于汽車本身而非車主的駕駛技術,保險責任將會顛覆,保險費用的支出更多是汽車制造商而非汽車擁有者。

汽車成平臺

軟件開發商可以為汽車這個平臺開發操作系統,為汽車平臺上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挖掘巨大商業價值。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