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媒體稱,機械制造業屬于模范行業,是德國國民經濟的支柱之一,在過去幾年受益于繁榮的出口業務。業內專家告誡德國制造商不要因為當前出口強勁就高枕無憂。事實上,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一篇分析報告,中國企業過去幾年在全球推動了機械制造業的增長: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所占份額從2008年的23%增至2012年的37%——僅4年內增幅就超過50%。
報道稱,這一增長顯然對德國制造商造成不利影響:其在世界市場所占份額同期從12%降至9%。報告的作者寫道:“歐洲機械制造商必須意識到,競爭環境已經改變,必須對越發明顯的威脅作出反應,否則他們將被來自中國的咄咄逼人的挑戰者打倒。”
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專家認為,中國制造商主要受益于中國提供的大量廉價勞動力和高產量。高產量使他們的生產更廉價。國內市場的高額需求和中國政府的支持也幫助了中國企業。優勢反映在報告給出的數據中:據稱,2006年至2011年中國機械制造商在全球建筑機械市場的份額從3%增至15%,增加了4倍。
強勁勢頭威脅德國制造
德國機械制造商應該也害怕中國競爭對手在歐洲大幅增加了市場份額:2008年至2012年中國賣給歐盟國家(除德國外)的傳統機械、光學產品和電子產品增加了23%。在同一時期,德國生產商在那里卻失去生意:它們在其他歐盟國家賣出的產品減少了4%。
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合伙人、企業戰略發展專家拉爾夫·莫爾登豪爾認為,這種相反的發展趨勢將繼續下去。“中國公司將繼續大量投資科研,未來將提供更多高價值產品并繼續積極收購成熟市場上的企業,以獲得技術、品牌和市場。”
他和同事們確定了機械制造領域受中國競爭對手威脅尤為嚴重的18個子行業。清單范圍從測量技術和醫療技術一直到焊接機。
據報道,在四個子行業中,中國制造商已經取代了德國競爭對手的市場領先地位,其中包括數據處理機器、電子電路和鑄造模具。
德國機械設備制造商協會也對中國競爭對手的野心提出警告。該協會主席賴因霍爾德·費斯特格說:“德國公司不能被擠下技術金字塔的頂端。”
不過,中國企業正借助政府對高技術領域的大規模支持而崛起,并因此與德國機械制造商展開直接競爭。
報道還說,現在,中國制造商在所謂的中低技術領域勢力非常強大,已經部分領先德國制造商。從長遠看,中國競爭對手能夠在這一領域積累經驗并為進入更高要求的技術領域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