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電子設計發展趨勢 — 開源PCB設計

時間:2014-04-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就傳統PCB設計中較難的電源模塊來說,若使用現有的開源設計方案,其布局將變得更加簡單。電源、高速接口及線路,甚至阻抗匹配線路布局等復雜的PCB設計布局均可通過開放源碼簡單快速地進行重復使用或者復制。

電子設計領域的一大趨勢是開源硬件及其配套的開源原理圖和PCB布局圖的使用。使用開源硬件及其配套資源意味著工程師可以方便地使用現有設計方案,從而提高效率并縮短產品上市時間。隨著工程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PCB與開源PCB設計之間的區別,該趨勢將極有可能獲得進一步增長。

開源PCB設計較傳統PCB設計具有幾大優勢,其中包括電源和數字部分以及高速數據部分的重復可用性,這使得工程師更加青睞于開源PCB設計。在以往的設計過程中,工程師就一直面臨著電源布局的問題,而在開源設計中,電路板變得更加高速且配置了RF架構,這就導致電源布局變得更加復雜,工程師必須更加密切關注電路板的線寬、線距以及通孔。在開源PCB設計環境中,只要是證明有效的布局就可復制使用,無需從頭開始重新設計。

開源硬件及其配套的開源原理圖和PCB布局圖的使用增長趨勢

在進行更高速的電路板布局(或相似性能的布局)設計時,許多工程師一般都習慣參考應用筆記或向制造商尋求幫助,甚至使用電路板PDF版本在紙上按比例測量布線。因此,面對涉及多樣復雜布局的應用設計時,工程師更青睞于開源PCB。開源設計易于使用,工程師無需成為“布局專家”即可完成PCB設計流程的所有模塊設計,尤其是在遇到特別的難題時,工程師將明顯感覺毫無布局壓力。例如:就傳統PCB設計中較難的電源模塊來說,若使用現有的開源設計方案,其布局將變得更加簡單。電源、高速接口及線路,甚至阻抗匹配線路布局等復雜的PCB設計布局均可通過開放源碼簡單快速地進行重復使用或者復制。

挑戰與優勢

開源設計的整合面臨幾個挑戰,例如更多噪音問題。當電路板使用大電流開關時,噪音便會散射到其他線路中。但開源設計面臨的最大且最首要的挑戰可能是學習曲線的變化。舉個簡單的例子,雖然工程師可以將開源布局輕松地進行復制、粘貼,但他們同時可能失去學習完整設計基礎知識的機會,包括設定間距、必要線寬、阻抗匹配等。

這無疑使工程師陷入了兩難之境:不使用開源設計將在設計流程中遇到某些元件設計難題,使用開源設計則有可能無法學習到深層次的設計知識。若工程師無法了解設計的基本原理知識,他們將難以應對未來的獨特設計挑戰。

另一方面,使用開源設計可為工程師提供一個觀看PCB設計流程的全新角度。也就是說,若方法得當,使用開源設計造成的學習障礙便可轉化為一個真正學習的機會。

使用開源設計可為工程師學習設計提供一個起點。若工程師將開源布局視為參考點,那么他們就可以深入學習PCB設計知識。從這個參考點出發,工程師可以逆向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為什么某些布局會采取某種特定布局方式,這便為工程師創造了一種傳統PCB設計模式無法提供的從現有設計學習的新方法。

回到之前提及的電源設計,若工程師在設計過程中使用了開源布局,那么就可根據電源設計所采用的特定元件、線距以及銅線數量從結果逆向分析設計過程,這為工程師提供了一個從實踐學習設計基礎知識的絕好機會,包括熱管理、阻抗匹配、電源布局等。

工程師必須謹慎決定是否選擇使用開源設計,因為并不是所有的開源設計都確實是“經過驗證的”。例如,有的工程師在創建開源布局時可能沒有充分考慮它是否適用于其他工程師的設計布局。就拿開源設計中的熱管理來說,若工程師沒有完全理解設計方案之間的區別,那么其設計就可能失敗。簡單地說,有時候我們并不知道所使用的開源布局來源何處,因此很難預測其可靠性。

再拿基于開源布局的電源模塊設計來說,起初工程師可能認為電路板運行良好就把它集成到設計當中。但當進入測試階段時,可能才發現初始設計并沒有進行全面測試以滿足特定規范或要求,例如來自輻射或傳導造成的電磁干擾(EMI)。

幸運的是,首次使用開源布局進行設計的工程師可以參考以下幾項預防措施。來源于半導體供應商的PCB布局相對于來自在線公告、網站或論壇的布局可能更加穩健、可靠。正如e絡盟開源討論群中的工程師喜歡聚集在e絡盟平臺討論,其他同行業PCB設計工程師則將論壇視為討論特定開源布局成功與失敗應用案例的渠道之一。隨著PCB設計方式逐漸向開源模式轉變,我們必須清楚地了解開源PCB設計所帶來的挑戰、優勢以及獨特學習機會,這不僅有益于工程師及制造商,也將有力地推動整個PCB行業的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