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LED產業前景美好 發展之路曲折

時間:2014-04-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國內市場還不夠開放,一些招投標過程并不透明,再加上國內消費者對LED照明的認可度還有待培養,市場能不能開拓還有待觀察。

在眾多利好政策的影響下,預計國內國際市場會不斷擴大,未來幾年LED產業的前景看好。中國企業憑借日趨成熟的技術、低廉的價格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未來我國LED企業要想站穩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還要從建立自主品牌、及時更新技術等方面努力。

國內推進節能減排的力度加大,淘汰白熾燈步伐明顯加快;歐美市場復蘇明顯,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白熾燈禁售計劃開始實施……不少國內機構認為,隨著人們節能環保意識的提升、產品價格的下跌和技術的進步,LED全面取代傳統光源的時代已經到來。預計2014年全球LED照明市場將增長90%,中國作為全球LED照明的主要生產基地,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在眾多利好政策的影響下,預計國內國際市場會不斷擴大,未來幾年LED產業的前景看好,但國內同質化競爭激烈、產能過剩嚴重、國內品牌在國際市場認知度低等問題依然存在,未來我國LED企業要想站穩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還要從建立自主品牌、及時更新技術等方面努力。

前景看好

“今年一季度我們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0%~200%。”談及今年的銷售情況,廈門曜泰電子有限公司經理楊志霖難掩興奮。他告訴記者,他對行業的前景非常看好,相信未來幾年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寧波慈溪恒潤電器有限公司戶外銷售經理單恒毅向記者表示,他所在的公司是外向型企業,產品主要出口歐洲市場。由于產品契合歐洲注重戶外生活的特點,近兩年公司的營業額每年都能實現20%以上的增長。

今年2月17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國家質檢總局六部委聯合發布《半導體照明產業節能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依照《規劃》中的目標要求,LED功能性照明產品的節能減排效果將更加明顯,市場份額也將逐步擴大。到2015年,LED功能性照明產品市場占有率將達到20%以上。

此外,美國從2014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和進口白熾燈,歐盟從2012年起全面禁用白熾燈,日本和韓國也分別從2012年、2013年起開始全面禁用白熾燈。“LED市場的發展潛力很大,我國有一半以上的LED產品出口到海外。由于LED照明的制程短、技術相對容易掌握,中國在LED照明的細分領域均已具備成本優勢。近年來,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也在不斷擴大,中國企業憑借日趨成熟的技術、低廉的價格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相信未來幾年,我國LED行業還會迎來大增長。”剛從法蘭克福國際照明展上回來的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并非坦途

在迎接利好、備戰機遇的同時,不少企業和業內人士也發現,眾多資金及企業涌入LED照明行業、LED照明產能相對過剩、品牌認知度低等問題依然困擾著整個LED照明行業。想要實現爆發式增長,對企業而言并非那么容易。“雖然目前中國LED企業的出口數量每年都在增加,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但大部分企業都是貼牌生產,這不利于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上述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的負責人表示。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宇恒也對記者表示,國內產品“抄襲風”盛行,這在短期內雖然可以為企業帶來可觀利潤,但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

楊志霖也反映:“國內一些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不惜犧牲產品質量,不斷壓低價格,導致我們這些企業很被動。”

此外,單恒毅表示,由于這兩年國內不斷出臺鼓勵政策,他所在的企業也在積極開拓國內市場,比如最近就在與家樂福、世紀聯華等大型超市談合作。但政策出臺了,真正落實還需要時間。此外,國內市場還不夠開放,一些招投標過程并不透明,再加上國內消費者對LED照明的認可度還有待培養,市場能不能開拓還有待觀察。

對于這些問題,上述中國照明電器協會負責人建議,首先要加快品牌建設,提高國內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的認知度。這方面可以借鑒一些企業的做法,比如收購、并購一些當地品牌,利用當地產品的品牌效應提升我國產品在當地的影響力。其次,智能照明必定是照明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如何突破智能照明所存在的一些技術、價格等障礙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李宇恒也表示,政策多重利好是機遇也是挑戰,企業在迎接利好的同時,還應該注重生產標準化、流程模塊化,不斷提高研發能力、拓展銷售渠道;與國外企業競爭時,在產品質量、技術方面還需進一步提高;此外,最重要的是創新。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