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網北京電力:網格化 首都配網發展的新坐標

時間:2014-04-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要實現這樣的規劃,就要打破以往“自上而下”的規劃,轉變為“自下而上”,按照先10千伏再110千伏的工作方式,以用電需求為導向,以實測負荷為模型,開展差異化負荷預測、網架規劃。

2013年年底,國家電網北京市電力公司聯合北京市各區域政府共同發布“網格化”配網規劃成果,未來的首都配網,將以通州環渤海總部基地為代表的A+供電區域,供電可靠性將達到99.9999%,年戶均停電不超過30秒。

“44016個網格,平均每個網格4.2公頃,每個網格都是首都配網規劃變革的象征,既與區域發展相適應,又主動引導和服務地區經濟。”

1月13日,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總經理助理馬林峰思索著如何將進一步完善“網格化”配網規劃,及時掌握地區規劃動態調整,修編完善一次網架、自動化和電力管道等規劃內容。

5.74萬平方米的城市生態軸線,濱水宜居的城市空間,環渤海經濟發展的橋頭堡……北京市東南五環外,通州臺湖鎮,環渤海高端企業總部基地正在向著具有全球影響力合環境友好型高端商務新城蓄勢進發。

2013年,《環渤海高端總部基地“網格化”配網規劃》成果納入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為這一區域愿景的實現注入強勁動力。而這次成果的發布也讓首都配電網規劃真正走在了前邊。

為何要規劃配網,配網如何規劃,規劃后的配網如何落地?2013年,國網北京電力在“三集五大”體系建設之際開啟了一場配網規劃革命,以“網格化”配網規劃建立坐標軸,讓答案一目了然。

橫坐標:“內憂外患”規劃配網勢在必行

“2012年,北京城市戶均停電時間是57分鐘,而這一數據在巴黎僅為15分鐘,東京為9分鐘。”在2012年7月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年中工作務虛會上,馬林峰毫不避諱地揭露了北京配電網存在的差距。

一石激起千層浪。0.0009%的差距讓參會的各部門負責人各抒己見,探討起差距的原因。10千伏配網規劃主要依據上級電網的安排,配網隨用戶需求建設,與城市規劃銜接不緊密,部分規劃內容負荷預測精細度有待提高、儲備項目不系統、規劃指導性不強等問題,慢慢浮出水面。

此外,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發展快速,配網的功能和形態以及首都建設“世界城市”等需求都在發生變化。新老問題交織都需要配網規劃的變革與突破。

“新加坡配網呈花瓣型結構,紐約曼哈頓配網采用米字型結構,巴黎、東京為‘手拉手’環網結構,電網之間有著很好的聯絡支撐作用。”馬林峰指著北京電網分布圖說,北京配電網絡呈放射性布局,配網整體互倒互帶能力仍需提高。

這次會議結束后,國網北京電力迅速探討解決路徑。在逐項對比分析后,2013年“網格化”配網建設理念漸漸成型。

縱坐標:“自下而上”細分格子精確預測

“網格化”配網,顧名思義,就是依據地區控制性規劃,將不同用地性質和開發深度的地塊進行歸類,劃分為若干個小格子,然后對每個格子進行負荷預測,有針對性地編制配網規劃。

要實現這樣的規劃,就要打破以往“自上而下”的規劃,轉變為“自下而上”,按照先10千伏再110千伏的工作方式,以用電需求為導向,以實測負荷為模型,開展差異化負荷預測、網架規劃。

大的方向明確后,2013年3月,一場極為復雜的網格劃分和負荷預測工作隨即展開。馬林峰說,“分類的顆粒度必須精細,比如工業用地可細分為電子設備制造、汽車制造、食品加工、制藥、紡織等多種工業性質,負荷特性有明顯差異。”

國網北京電力按照建設用地中居住、工業、商業等單一功能最小化原則劃分網格,依據控規,將北京市建設用地劃分為14類共4.4萬個網格。同時,參考負荷密度、行政級別、功能定位等因素劃分網格,將北京市劃分566個小區,并分別定義為A+、A、B、C、D五類供電區域。

準確的負荷預測是配電網規劃的基礎和前提。“以往做負荷預測是靠經驗數據,經過多年的發展,電網負荷數據和負荷水平都有變化。比如銀行、數據中心類用戶實測負荷密度分別達到原負荷指標的200%和180%。”國網北京市電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婁奇鶴解釋說。

國網北京電力將用電客戶群細分為44類,選取3262個典型樣本,收集每個樣本2008至2012年每小時電量數據作為測算基礎,在此基礎上計算負荷指標。同時,結合歷史負荷趨勢及經濟社會發展形勢,采用時間序列、人均擁有量等方法預測2014至2020年的逐年負荷水平。

“我們還額外選取當代商城、崇光百貨等65個典型客戶,開展8月最大負荷實測,進一步交叉校驗各類負荷指標。”婁奇鶴解釋,這種做法的好處就是既源于歷史數據,又考慮到10年來地區發展歷程,既有準確性,又有實效性。

區域發展:對接政府落地推動項目經濟化

作為“網格化”理念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國網北京電力既要對可能遇到的難題進行研究評估,又要與地方政府溝通協商,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規劃開始之初,一幅已制定的“網格化配網規劃流程圖”為規劃的落地打好了基礎。“從工作的啟動開始,我們就與政府建立良好的對接,走進委辦局、鄉鎮、重點功能區,取得區政府提供最新地區發展規劃資料。規劃評審批復后,政企聯合發布納入控規,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文件。”國網北京電力發展部規劃二處負責人李暉講道,自始至終,電網專項規劃與區域發展都緊密契合。

“在環渤海高端總部基地園區配電網規劃中,我們考慮到未來電動汽車充換電需求,為充電樁和充換電站的建設預留配變容量,還估算了園區可接納分布式能源并網容量。”馬林峰接著說,規劃成果逐步將規劃變電站、線路路由等納入地區控規,將開關站、配電室等納入地塊修建性詳細規劃。“這樣就大大避免了以往在早期規劃中并沒有預留變電站站址,致使工程建設在前期溝通、審批、環評等環節重重受阻的問題。”

“依托‘網格化’配電網規劃思路推動項目經濟化,也見到了實效。”國網北京通州供電公司發展部負責人趙長青舉了一個例子。通州馬駒橋鎮是報裝熱點區域,報裝結存容量將近5萬千伏安。通過“網格化”配電網規劃,該公司利用變電站配套切改資金,將周易站2.6萬千伏安容量分四路切倒入升壓后的大杜社站,周易站負荷將從75%降至65%,大杜社站切改后負載率將從25%提升至40%。“這就改變了地區變電站建成初期的輕載,線路聯絡不合理問題,有利于變電站間線路的事故備用及負荷平衡。”

2013年年底,國網北京電力聯合北京市各區域政府共同發布“網格化”配網規劃成果,“網格化”配網規劃的成效初顯。馬林峰描述著未來的首都配網,以通州環渤海總部基地為代表的A+供電區域,供電可靠性將達到99.9999%,年戶均停電不超過30秒。在這個坐標軸下,以“網格化布局、精細化保障、便利化接入”為主要特征的首都現代配電網也更值得期待。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