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
“2013年,政府已經陸續出臺各項鼓勵政策,近期政策有加緊落實趨勢,由下游裝機向上游材料傳導,對相關企業形成利好。”國信證券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劉強表示。來自Wind數據顯示,2013年初以來,光伏板塊整體上漲超過35.6%。
從業績指標來看,光伏行業也出現了復蘇跡象。一方面多晶硅和下游的光伏產能得到恢復,整個產業競爭力增強;一方面市場價格開始回歸理性,企業由虧損實現盈利。截至4月4日,32家A股上市光伏企業中,有21家公布2013年年報或者業績快報,其中近8成公司實現盈利,更有過半數公司預計凈利潤同比實現翻番。
按照國家能源局最新規劃,2014年全國光伏裝機規模目標為14千兆瓦,比2013年實際裝機規模增長接近50%,光伏行業迎來了持續復蘇好時機。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在此波復蘇潮中,不見得所有光伏企業都能成功“逆襲”。盡管國際貿易糾紛暫時告一段落,但目前海外市場已經全面收縮。相關企業年報已經顯示了行業面臨的殘酷競爭:受光伏設備制造影響,銀星能源虧損1.48億元。受多晶硅業務拖累,樂山電力2013年虧損額達到2.98億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副秘書長馬海天表示,產業鏈中問題最集中的部分是上游多晶硅產業,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低等瓶頸亟待解決。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多晶硅產能達到45萬噸,接近全球產能一半。但從產能利用率來看,產能在10萬噸以下的中小型企業居多,綜合成本偏高。“更讓人擔憂的是,短期的政策刺激可能導致企業的無序進入,長期以來扭曲整個行業發展路徑。”馬海天說。
此外,融資困境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家對光伏企業的支持主要通過政策性銀行進行價格補貼,商業銀行貸款額度較小。“僧多粥少”一定程度上導致貸款不能及時到賬、金額沒法保障等問題出現,企業發展受限的同時,資金也沒法獲得穩定收益。“行業發展需要創新金融模式,引導投資資金合理流入。”馬海天表示。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