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巡視海底”有助搜索失聯(lián)飛機

時間:2014-04-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印度洋板塊的生長速度是很慢的,只有平均速度的四分之一。板塊擴張速度慢,溢出的巖漿就不夠多,由此形成的海底山脈更加陡峭,地形更為復雜。

失聯(lián)馬航MH370航班依然失聯(lián)牽動人心,多國搜救力量集結南印度洋依舊未果。在昨天舉行的上海科協(xié)大講壇上,來自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林間博士指出,在五大洋中最神秘難測的印度洋上尋找失聯(lián)飛機,需要引入更多海洋科學家,通過繪制海洋洋流圖,并用最先進的水下機器人“巡視海底”,將十分有助于搜尋失聯(lián)班機。

“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南印度洋還知之甚少。”海底地形地貌有多復雜,一定程度取決于地殼板塊的擴張速度。印度洋板塊的生長速度是很慢的,只有平均速度的四分之一。板塊擴張速度慢,溢出的巖漿就不夠多,由此形成的海底山脈更加陡峭,地形更為復雜。如果馬航失聯(lián)航班在此墜海沉入洋底,有可能進入懸崖峭壁林立的“海洋山地”,搜尋難度很大。

“同是深海打撈,馬航失聯(lián)航班的進一步搜救,可以借鑒法航AF447航班殘骸從大西洋底打撈而起的成功經驗。”林間告訴記者,法航殘骸在空難兩年后,從大西洋4000米深的海底打撈上來,依賴兩大先進的科學技術:最先進的水下機器人和海洋洋流圖。體型像一枚水雷的水下機器人,猶如水性極好的“深潛員”,最深能在6000米的海底世界,以每小時3至6公里的速度行走,前視、下視雷達給了它“好視力”,隨身攜帶的照相機、攝像機和精確導航系統(tǒng)等,讓它“過目不忘”。海洋洋流分析則是寶貴的“海洋尋機圖”,循著科學家發(fā)現的海洋洋流規(guī)律,找到飛機墜海后的殘骸可能漂到何處,沉到哪里。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