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除塵市場廣闊 約4億千瓦燃煤機組除塵器需升級

時間:2014-04-0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一方面是火電廠除塵改造時間緊、任務重、資金壓力大,另一方面是電除塵器、袋式除塵器、電袋復合除塵器三種除塵技術路線各有利弊,令眾多火電企業在選擇技術路線時猶豫不決。

嚴重的霧霾再次將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向風口浪尖。同時,治理PM2.5污染、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推進燃煤電廠除塵改造1.8億千瓦。這意味著顆粒物減排將成為未來3至5年內環保的重中之重,預計除塵市場將充分受益于排放標準進一步提升、涉及行業擴容、達標時限收緊等因素,迎來快速成長期。

“根據對相關資料的統計和推算,截至2013年4月,我國火電裝機容量達8.3億千瓦,但仍有約4億千瓦燃煤機組的除塵器需要進行升級改造,折算成60萬千瓦機組,數量約為700余臺套。”菲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舒英鋼如是說,根據測算,未來5年間除塵改造市場規模將達到700億元~1200億元左右。

濕式電除塵技術受青睞

2012年開始實施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火電廠今年7月1日起實施新的煙塵排放限值標準,將煙塵排放限值降低至30毫克∕立方米,而去年2月27日環保部發布關于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14號公告,要求47個重點城市實施20毫克每立方米的煙塵排放限值,對煙塵排放濃度不能穩定達標的燃煤機組進行高效除塵改造。

“截至2011年底,約有94%的機組需要進行除塵改造,這還是按照機組規模進行計算的,由于眾多小電廠、小機組的存在,如果按照機組數量計算,比例可能更高。”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副院長朱法華介紹說。

一方面是火電廠除塵改造時間緊、任務重、資金壓力大,另一方面是電除塵器、袋式除塵器、電袋復合除塵器三種除塵技術路線各有利弊,令眾多火電企業在選擇技術路線時猶豫不決。

2013年12月26日,中電聯印發《燃煤電廠除塵技術路線指導意見》。該《意見》深入地分析了各種除塵技術的適用性、優缺點和經濟性,并提出了五條通用性意見。其中,具有前瞻性的主張是將除塵改造和脫硫、脫硝等環保技術工藝統籌考慮,提出“根據煙塵排放標準并考慮濕法脫硫的綜合除塵效果,確定合理的除塵器出口煙塵排放濃度”。

但同時《意見》也明確指出,在場地允許的條件下,當要求煙塵排放濃度低于特別排放限值;或對多種污染物排放均有較高要求;或除塵器改造難度大、費用高;或濕法脫硫后煙塵濃度增加導致排放超標,且濕法脫硫系統改造難度大,難以實現煙塵穩定達標排放的機組,可考慮采用濕式電除塵技術,濕式電除塵技術受到普遍關注。

除塵補貼猶如及時雨

去年8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與環保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正式對外發布,提高脫硝電價補貼標準的同時,對采用新技術進行除塵設施改造、煙塵排放濃度低于30毫克/立方米(重點地區低于20毫克/立方米),并經環保部門驗收合格的燃煤發電企業除塵成本予以適當支持,電價補償標準為0.2分/千瓦時。

“不考慮初始投資、財務成本等方面的問題,0.2分/千瓦時的除塵電價能滿足絕大部分電廠的運行費用。機組規模越大,單位時間內發電越多,得到的補貼也就越多。”朱法華說,國家對燃煤發電企業建設和運行減排設施所產生的費用給予電價補償,將充分調動燃煤發電企業加快環保設施建設的積極性,為發電企業除塵設備升級改造帶來了一場“及時雨”。

舒英鋼算了一筆賬:以一臺60萬千瓦燃煤機組為例,年均發電負荷以75%計算,年利用時間按7000小時計算,則年發電總量為31.5億千瓦時,年除塵電價補償將達到630萬元。這一措施在激勵電廠減排的同時,也將推動除塵行業的發展。同時,將激勵除塵企業技術創新,調動除塵企業進行新技術推廣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事實上,無論是脫硫脫硝還是除塵改造,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時間緊、任務重。目前的環保市場需求太大,一些環保企業滿負荷運行也難以滿足市場需求,而行業中良莠不齊的企業便會趁機而入,導致質量無法保證。某種程度上說,我國的除塵技術可以滿足最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但如此龐大數量的除塵設備需要在一年時間內全部升級改造完畢,而擁有強大的設計、制造及安裝能力的企業并不是很多,這將是最大的一個難點。

更多資訊請關注儀器儀表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