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新能源汽車有助于節省能源、削減污染;各級當局也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攙扶政策和力度。然而,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卻“ 喝采不叫座”。在2月23日舉辦的“中國低碳萬里行·共筑新能源汽車夢”論壇上,專家們也坦言,新能源汽車推廣并無想象中那么順利。
據了解,早在2009年公布的《汽車財產調解和振興計劃》中提出,到2011年形成50萬輛的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產能。但2011年產量不到1萬輛。2012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都會都提出了販賣2萬—3萬輛的電動汽車目標,也底子沒有到達。
在不久前竣事的處所兩會上,共有21個省份暗示本年將重點成長新能源財產,12個省份將鼎力成長新能源汽車。然而,專家們指出,新能源汽車推廣中遇到的“ 技能不支撐、網絡不配套、處所庇護、行業把持、老蒼生不買單”五大窘境,亟待破解。
新能源汽車的硬傷首先在于電池壽命短、充電時間長、電池本錢昂貴的自身原因,加之技能辦法不健全、網絡不配套,充換電本錢高檔,消費者使用起來不便利。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傳授蔡繼明指出,要鼓動勉勵社會力量、專業研發機構等對新能源汽車焦點技能的立異,從而辦理電池等焦點技能的立異。
蔡繼明認為,新能源汽車可以實行裸車販賣的模式。“汽車企業可以出產和販賣不含電池的裸車,只干本身長于的事,低落了技能難度,便可以迅速進入多量量販賣階段。”
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售價總體仍然偏高,固然當局對采辦者進行必定的補助,但對普通采辦者來講,買單的積極性其實不高。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歐陽明高認為,一方面,當局要進一步補助采辦者,另一方面,要加速成長干凈汽車的頂層計劃,加大充電樁等底子辦法的建設,加大對財產鏈的補助力度。
除自身“硬傷”外,新能源汽車還面臨著復雜的外部環境。北京等地有關新能源汽車的行業把持和處所庇護受到專家廣泛的“質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汽車產業工程總公司副總司理柳崇禧發起,要加大出租車行業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力度,通過示范運營,起到綱舉目張、以點帶面的結果,可以極大地推進新能源汽車的遍及。
中國汽車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指出,新能源汽車要按照我國汽車行業自身特點加速推進。在成長純電動汽車的同時,夾雜動力是現階段新能源汽車推廣遍及的重點,是傳統動力的進級版,將來當局、企業要堅固推進夾雜動力的快速成長。
專家們還指出,要進一步闡揚市場的作用,鼓動勉勵民營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加大推廣力度,延續實施補助政策。只有辦理好這些問題,新能源汽車才有望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