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我國加大環保儀器投入 未來市場規模可達1000億

時間:2014-04-0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預計到2015年,中國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4.5萬億元,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與此同時,能源替代工程,如煤改電,以及圍繞天然氣開發、輸送等環節的工程建設,將在全產業鏈上創造更多的機遇,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化,在高效煤粉鍋爐、高效節能電機、高效太陽能熱水器等領域形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技術、裝備和產品,使我省節能環保產業明顯改觀,力爭到2015年實現節能環保產業年總產值500億元。

政策助力環保產業

2014年,環境保護部將按照《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監測提出的要求,狠抓落實,全力推進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的監測工作,推動第三階段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能力建設,力爭早日完成全國地級以上城市新標準監測能力全覆蓋,力爭早日向社會發布包括PM2.5在內的6項指標監測數據。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環保部同時將抓好空氣質量預報和重污染天氣預警體系建設,目前已要求相關地區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完成區域、省、市級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及時為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供連續重度以上空氣污染過程的監測預警信息,為啟動有關應急措施、最大程度減輕重污染天氣影響,提供決策參考。另外,環保部也將開展大氣污染物來源解析研究工作,客觀地分析空氣中污染物的來源,以助于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

《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今后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化,在高效煤粉鍋爐、高效節能電機、高效太陽能熱水器等領域形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技術、裝備和產品,使我省節能環保產業明顯改觀,力爭到2015年實現節能環保產業年總產值500億元。同時重點建設1至2家技術先進、配套健全、發展規范的省級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基地,培育20~30戶年產值在億元以上的節能環保技術創新型骨干企業,培育5至8戶年產值在10億元以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內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培育1至2戶年產值在50億元以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名牌企業。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15%,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到2020年,年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

環保儀器迎來高速發展期

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治污的有效實施成為重要的執行環節。而環保產業在未來經濟發展中的貢獻能力無需置疑,業內人士預計,僅《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就可以拉動GDP產生2.39萬億元的增長,其中與大氣污染治理相關的環保產業產值增長或達1萬億元以上。要及時發現PM2.5問題背后的廣闊環保市場。預計到2015年,中國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4.5萬億元,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與此同時,能源替代工程,如煤改電,以及圍繞天然氣開發、輸送等環節的工程建設,將在全產業鏈上創造更多的機遇,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大氣污染只是環境污染問題的一個縮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面對經濟健康增長的需求,環境友好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是大勢所趨。加快發展環保產業,利當前、惠長遠,不僅有利于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而且有利于拉動有效投資,帶動新興產業成長,有利于轉方式、調結構,對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巨大推動作用。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將有力帶動環保產業提速。未來,只有將經濟發展與綠色GDP相掛鉤,經濟增長數據才不會以自然資本損失和生態赤字為代價,未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才能夠持續和健康。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所創造的經濟神話顛覆了人們對互聯網技術的看法,4.8億3G用戶、300億元的市場規模,在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之下,加快線下實體產業與移動互聯網的融合已經成為業內最火爆的話題。環保儀器app的上線,正是環保企業生產行業與移動互聯網的完美融合。

環保標準有待加強

環保部對治污市場的調查發現,一些資本充足或技術先進的投資者或企業面對廣闊的環保市場卻無從下手,而一些應交給市場的治污設施仍被政府“把持”不放手。有些企業環保服務企業拿到項目,并不主要依靠充足的資本和技術準備,而是更多地依靠所謂的“人脈關系”。所有這些,都歸因于缺乏科學的市場運行機制。

加快制定地方環保標準是開展精細化環境管理、解決區域性和流域性環境問題的有效手段,也是引領和支撐環境管理轉型、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措施。

通過嚴格標準,能夠壓縮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所謂“標準緊一緊,市場進一步”,標準新增或修訂能催生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此前水泥行業的治理標準緊一緊,水泥治污市場就多出了100億~200億元。

更多資訊請關注儀器儀表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