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9日消息,商務部發布《2014年第17號關于對原產于日本和美國的進口光纖預制棒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的公告》。公告稱,于2014年1月22日收到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和富通集團有限公司代表國內光纖預制棒產業正式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申請人請求對原產于日本和美國的進口光纖預制棒進行反傾銷調查。
根據相關審查結果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商務部決定自2014年3月19日起對原產于日本和美國的進口光纖預制棒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本次調查確定的傾銷調查期為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國內光纖預制棒產業現狀
光纖預制棒,又稱光導纖維預制棒,簡稱光棒。光纖預制棒用于制造光纖。光纖預制棒作為制作光纖、光纜的重要基礎材料,被譽為光通信產業“皇冠上的明珠”。對光纖光纜產業而言,光纖預制棒的技術水平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我國是從1975年開始用MCVD法進行光纖預制棒制造工藝與設備研究的。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開始用套管法作為增大預制棒的措施。電子46所在1984年就開始了MCVD+套管法技術的研究。1986年成立的西古公司從日本引進了MCVD+套管法,1988年成立的長飛公司從荷蘭引進了PCVD+套管法。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西古報道了VAD+套管法。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全世界發生了嚴重的光纖短缺,我國光纖及光纖預制棒依賴進口、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突顯。
為了突破光纖預制棒的技術瓶頸,打破長期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國內企業進行了長期艱苦的努力。早期引進的項目大都未取得成功,因為國外不肯轉讓尖端的光纖預制棒生產技術。20世紀90年代,我國政府曾下決心準備通過引進技術建立先進的光纖預制棒生產基地,但由于無法買到技術而放棄。“十五”期間,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的重點支持下,特別是國家科技部在“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863”光電子新材料研究計劃中,大力支持光纖預制棒產業化技術發展。各企業在引進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創新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兩步法”光纖預制棒生產工藝。
近年來我國光纖預制棒產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國內企業包括合資企業在技術研發上取得突破的基礎上。隨著光纖預制棒生產技術的突破,2009年以來國內光纖預制棒產業逐漸興起,但仍然處于發展階段,具有明顯的脆弱性。其中亨通自主開發出了光纖預制棒制造技術并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富通的光纖預制棒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長飛、烽火通過與國外企業合資或合作也掌握了相應技術,生產規模逐步擴大,技術越發成熟和穩定。目前,我國光纖預制棒生產企業主要包括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富通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法爾勝光子有限公司、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藤倉烽火公司、三星(海南)公司、江蘇奧維信亨通光學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信越(江蘇)光棒有限公司等企業。
吸引力海外廠商
在中國通訊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的拉動下,國內光纖市場需求呈快速增長趨勢。尤其是自2009年《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頒布以來,隨著3G網絡敷設的穩步推進,國內各大運營商對光纖的消費量大幅增加,進而帶動了國內光纖預制棒需求的持續快速增長,使得中國市場成為近年來全球光纖預制棒需求最大以及增長最快的市場。
需求持續增長且規模巨大的中國市場對日本、美國光纖預制棒廠商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2010年以來,日美光纖預制棒產品合計進口數量總體呈大幅增長態勢。與此同時,由于日本、美國光纖預制棒對華出口存在明顯的傾銷行為,進口人民幣價格持續大幅下降且一直以低于國內產業同類產品價格的方式在中國市場進行銷售,對國內產業同類產品造成了明顯的價格削減和壓低作用。此影響,國內產業同類產品內銷價格也持續大幅下降。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