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展會報道 > 資訊詳情

談可穿戴設備----細分市場、智能化與產品設計要素

時間:2014-03-1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現在可穿戴設備的產品形態非常廣泛,應用領域也涵蓋很多,但業內人士認為市場必須細分,只有細分才可以解決用戶的真正需求

2013年堪稱可穿戴設備起飛的元年,幾乎所有大型公司均宣布進入這個市場,不管是半導體供應商還是系統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都從不同層面切入這個市場,谷歌、百度推出了眼鏡手環產品,高通、三星、索尼、摩托羅拉等推出了智能手表、而博通、美信、TI、Imagination等公司宣布為可穿戴提供專用解決方案。

市場預測數據更是喜人,Juniper的報告預測,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到1.3億臺,10倍于2013年;市場規模將由2013年的14億美元增長到90億美元,不過,從實際市場來看,可穿戴設備市場產品還存在同質化、智能化程度低等問題,另外可穿戴設備銷售也并未如預測那樣火爆,個別產品銷售遇冷,2014年,可穿戴設備市場會真正爆發嗎?可穿戴設備市場是浮云還是希望?屬于可穿戴設備的藍海究竟在哪里?

一、細分市場是關鍵

現在可穿戴設備的產品形態非常廣泛,應用領域也涵蓋很多,但業內人士認為市場必須細分,只有細分才可以解決用戶的真正需求,飛兆半導體研發VPJanuszBryzek博士認為可穿戴設備融合了計算、通信和感測,其應用重點應該是與人的健身、健康和電子健康(eHealth)有關。這其中健身應用的焦點主要是監測運動鍛煉的相關信息,健康應用則進行更深入的健康監測,而eHealth則將跨越FDA的范疇給人的醫療帶來深度變革。

他指出電子健康(eHealth)或數字健康(Digital Health)的目標是將所有的醫療診斷移動到個人,大幅節省醫療保健成本,并且提升質量。作為一個副產品,這項技術將會消除多個醫療細分市場。例如,在未來數年內,個人心電圖(EKG)監測設備行業(50億美元/年)和一次性EKG電極(10億美元)預計將被個人EKG監測儀所取代。由此帶來的商機和好處也是非常巨大的,不但可以更早發現疾病延長壽命,更可以大幅度降低醫療保健的成本。

2014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展商Silicon Labs美洲區市場營銷總監Raman Sharma認為雖然未來的大多數可穿戴設備將作為智能手機外設。其原因在于可穿戴設備的兩個關鍵要求:小巧外形和長電池壽命。為了在市場中取得成功,可穿戴設備在終端用戶身上具有隱蔽性。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可穿戴產品必須有非常小巧的外形,而且應該能夠運行很長時間,易于更換電池。而受限于可穿戴產品的設計成本,實現復雜精巧的用戶界面(例如醒目的彩色顯示屏)可能是不現實的,因此終端用戶得到健康和生物計量信息的最佳方式是通過智能手機或其他一些移動設備。

二、產品構成要素

Raman Sharma認為簡潔外觀+更長續航+時尚設計是可穿戴設備必備的三大屬性(這里沒有談連接,因為連接是其基本屬性),具體解釋為:

• 簡潔的外觀(例如,易于穿戴和使用,終端用戶幾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 更長電池壽命(用戶易于更換的紐扣電池,且更換間隔至少6個月或更長)

• 吸引人且時尚的設計(例如,除了小巧外形之外,它們對用戶來說應該顯得優雅和精致,一個很好的示例是首飾般的Misfit Shine可穿戴健身追蹤器)

博通大中華區總裁李廷偉博士則認為可穿戴設備興起可以帶動無線充電技術的走熱,因為可穿戴設備更需要無線充電技術,博通為此還可以發了融合無線充電的可穿戴方案。

JanuszBryzek博士認為新興的能量收集裝置將會給可穿戴設備帶來能量解決方案,這些能量收集裝置可以利用震動、熱或者其他形式能量來生成電能。而在連接方面,他認為現在很多可穿戴設備通過手機將數據傳送到云端,而未來可穿戴設備可以直接連接到互聯網上,例如現在業界在開發一種使用集群(Swarm)的通信技術,最先進的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unPad,他們開發嵌入在墻壁中的連接,替代移動設備的需求。

三、智能化

毫無疑問,可穿戴設備應該是一個智能的設備,什么是智能?最簡單的答案就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得出一個結論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理解、計劃、解決問題思維、抽象思維,表達意念以及語言和學習的能力。對比目前的可穿戴設備,就知道其智能水平還很低。

可穿戴設備的智能化該如何體現?首先是讓用戶更少參與決斷,其次是能利用云端的模型進行分析,提供真正個性化定制分析方案。JanuszBryzek博士認為可穿戴產品的一個最新趨勢是在內部融合數據收集和傳感器,并且將具有大量計算的算法卸載到云(cloud)中,或集群(swarm)中,利用云計算的超強能力實現智能化。

現在,基于傳感器的非侵入式醫療診斷產品正在向眼鏡和手表上移植,另外,很多可穿戴設備也開始從眼球的移動和腦電波中提取信息用于監測和控制,也有的在提取情緒方面的數據用于醫療診斷設備。有了這些數據,結合云計算技術可以實現真正的智能化。

另外物聯網時代的來臨也會將人、物與環境進行更緊密的連接,由此將激發更大數據時代的真正來臨,基于海量的數據分析,更容易實現定制化的智能分析方案,一個預測認為通過互聯網的來自傳感器的數據流量預計將于2020年達到BrontoBytes(10的27次方)這將是非常驚人的!

近日,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 發布的《2012-2013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各種設備出貨量達到230萬部、市場規模達到6.1億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市場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將超過4000萬部、市場規模達到114.9億元!隨著中國進入4G時代,未來可穿戴設備市場將激發更多創新,很多業內人士預計2014年將是可穿戴設備真正爆發年!小伙伴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