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經不能單純的停留在談論垃圾發電行業興起的意義上,而是盡快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行業標準,搭建垃圾發電行業體系平臺,使產業鏈相關利益方有規范可依,這也是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可再生能源分會剛剛成立就進行標準討論的意義所在。
目前,垃圾發電已成為破解“垃圾圍城”的最佳方式。自去年連續出臺的《關于完善垃圾焚燒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和《“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兩項政策紅利后,垃圾發電行業以及相關設備企業被業內看作步入了新一輪黃金發展期。但是在行業加速發展的背后,暴露出行業標準缺失問題已經成為業內人士共同關注的焦點。
市場潛力逐漸顯現
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主要通過填埋、堆肥、焚燒三種方式進行處理,以實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目標,前兩種方式受到土地容量、環境保護等因素的制約。隨著我國城鎮化致垃圾產量激增,為加快垃圾處理,并且能夠將其變廢為寶,垃圾焚燒處理受到市場青睞,垃圾焚燒發電廠數量也迅速增大。
截至2013年9月,我國已經投入運行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約159座,總垃圾處理規模為14.5萬噸。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國城鎮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能力達到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35%。其中東部地區達到48%。去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中提出2015年前把環保產業打造成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又重申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到87萬噸/日以上。
垃圾焚燒發電產業鏈上游包括與垃圾收運及焚燒有關的各類設備,中游是垃圾焚燒發電工程設計、工藝設計、咨詢、施工建設等,下游包括焚燒項目運營及垃圾滲濾液處理、爐渣處理利用等。據《固體廢物處置行業研究報告》測算,“十二五”垃圾焚燒領域年投資額約260億,上述設備約占45%,那么,每年設備需求量應該在100億元左右。
標準缺失成制約因素
目前,由于垃圾焚燒屬于重要的市政基礎設施,垃圾焚燒標準的制定是由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進行,和垃圾發電廠的標準制定不在同一部門。由于標準編制的管理口不同,因此還沒有關于垃圾焚燒發電整套的標準體系。
現階段垃圾焚燒必須與發電捆綁在一起,垃圾焚燒發電執行全國統一垃圾發電標桿電價是0.65元/千瓦時,焚燒一噸垃圾,政府會給予相應的補貼。垃圾焚燒發電的經營收入中,發電營收占六成,剩下的四成收入是垃圾處理所得。因此發電是其營收的重要部分,垃圾焚燒處理必須配有發電。目前,行業運營標準的規范比較少,我們現在都在參照《小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范》在執行,但這個標準又不完全適用于垃圾焚燒發電。
事實上,垃圾發電的目的是為了處理垃圾,其次是發送電力,所以系統設置與常規的小火力發電廠不同。主機、系統設計與發電廠有差別。最重要的是燃料不同。以燃料作為主線進行標準制定,燃料前期處理、儲存、輸送、廢物處理、廢氣處理、渣排放等,都需要重點補充進標準里。
目前垃圾焚燒發電很多細節不到位,比如臭氣的去向,臭氣中的甲烷氣體防爆如何要求,垃圾倉的防火防震等都沒有規范。國內已經具備重新總結,設立規范的條件。焚燒廠數量上已經有200座左右,廠家已經有十幾年的運行經驗,從數量和運行經驗方面,已經具備了建立標準的可能性。
下一步,要把垃圾處理和電廠這兩個層面相結合做標準,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雖然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與電力行業不能完全接軌,但是在電力行業的基礎上,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標準更細化,對這個行業的發展,未來政府監管更有可靠依據。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