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推動大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需破解兩大難題

時間:2014-03-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國家是否強盛的重要體現,只有提升裝備制造業競爭力水平,才能在世界范圍內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在世界舞臺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讓中國裝備享譽全球。”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在給裝備制造業注入信心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落實報告提出的期望和要求,實現更大的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認為,目前中國裝備制造業主要面臨“產業鏈縱向發展不均衡”和“產業鏈橫向資源不共享”兩大難題,這也制約了產業向高端轉型升級。

如果國家能在核心關鍵零部件技術和橫向的共性技術這兩個重點領域作必要的引導,就能在市場中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中國裝備制造業要爬“坡”過“坎”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支持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和國際營銷網絡,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提升中國制造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鼓勵通信、鐵路、電站等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讓中國裝備享譽全球。”

近年來,中國裝備制造業在國內投資拉動下,加速向世界強國邁進,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誕生了一批在全球有品牌、有地位、有話語權的龍頭企業。其中,工程機械(行情專區)行業作為裝備制造業的排頭兵,有3家企業進入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國際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從英國遷到中國,落戶中聯重科,這也使我國裝備制造業在國際對話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

但不利的一面是,整體而言,我國制造業仍然面臨大而不強的問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稍早之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的競爭能力僅排全球第7位,這與我國制造業產值全球第一的地位嚴重不匹配。

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阻礙我國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瓶頸。面臨轉型升級,裝備制造業要爬全球價值鏈高端的這個‘坡’,過核心技術的這道‘坎’。但我們在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都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國裝備制造業產業鏈縱向發展的不均衡導致大多核心零部件要依靠進口解決,制約了產業向高端升級;而產業鏈橫向資源的不共享則是制約產業升級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借市場補齊技術短板

針對上述問題,詹純新針對性的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國家以入股的方式,以市場原則,和企業共同投入組建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的股份公司,在縱向上補齊產業鏈短板;二是對于大裝備制造業成果共創共享的問題,建議國家制訂優惠政策,鼓勵、支持合適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組建跨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聯盟,從橫向打通產業鏈,加快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在補齊產業鏈短板方面,中聯重科一直在進行積極探索和相關實踐。一方面,中聯重科進一步優化外包外協模式,加強與上游配套、物流等合作方在技術攻關、海外拓展等方面的戰略合作,加快各配套廠商與公司國際化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中聯重科還在質量管理輸出、先進生產模式指導等多個層面與配套企業展開戰略合作,提高配套企業內生增長力,并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實力的戰略合作伙伴。

但相關問題也逐步浮現。在產業鏈的配套上,多數企業還是創業型、中小型企業,它們處于產業鏈底部,規模較小,技術較弱,裝備較差,沒有能力自我升級,難以支撐產業向高端突破。而且單個企業沒有能力投資、也很難獲得大的市場。因此,需要政府用市場手段來配置資源,在產業鏈關鍵點上精準發力,解決國家在裝備制造業產業鏈上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的難題。

在解決“產業鏈橫向資源不共享”的問題上,中聯重科也已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在中聯重科,有一支定位清晰的特種研究力量,獨立于產品開發團隊之外。這支隊伍由數百名專注于技術的博士、碩士組成,承擔著前沿技術研究、基礎共性技術研究任務。通過大量的研究與實驗驗證,他們陸續掌握了一大批行業尖端技術。以在工程機械中應用廣泛的高強鋼為例,國內沒有高強鋼桁架結構的設計標準,國外又對相關技術保密,以致我國設計出的臂架比國外的重量大、起重性能低。中聯重科經過共性技術攻關,攻克了高強鋼桁架結構穩定性計算的難題,填補了國內空白,為公司履帶起重機、塔機等產品向大噸位、高品質方向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中國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受益于上述探索和實踐,中聯重科全球競爭力不斷提升,轉型升級步伐也明顯加快。2013年,中聯重科躋身福布斯全球企業800強第779位,成為世界排名第六、國內第一的工程機械企業。同時,依托在工程機械板塊形成的優勢,中聯重科加速戰略轉型升級,圍繞工程機械主業,布局環境產業、農業機械、重型卡車、金融服務等新的產業領域,并把戰略目標定位在了“做裝備制造業世界級企業”。

這些成績的取得并沒有讓詹純新盲目自信。他認為,到目前為止,“核心關鍵零部件技術受制于人”和“共性技術不能共享”仍是制約我國大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兩大難題。“以工程機械為例,3家中國企業已進入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十。但為之配套的國內企業數以千計,高端的液壓件、密封件、傳動件、發動機等關鍵零部件還大多依賴進口。”

要實現產業升級,一方面必須在產業鏈上實現均衡發展,重點培育一批強、精、專的中小企業,加大對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進行有效投入,填補產業鏈上的空白;另一方面要有“大裝備制造”成果共創共享的整體思路,做到共性技術共同受益,從橫向打通產業鏈。

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對于中國裝備制造業來說,要想成為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型跨國公司,讓中國裝備享譽全球,就必須跨越核心技術這道“坎”,實現轉型升級。詹純新的發言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值得探索的路徑。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