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光伏產業狂飆突進的大背景下,如何盡快將現有光伏發電的成本繼續降低以實現未來的1元電價?
在太陽能發電的整個鏈條中,從多晶硅提純,到鑄錠切片,到形成硅片和電池,整個過程有20多個工藝,各個環節降低成本的努力從未顯得如此迫切。
如今,太陽能發電的中間環節鑄錠爐的“國產軍”就正試圖以“成本優勢”來奪回以往被外資企業壟斷的市場。
當鑄錠爐價格從500萬降到300萬元時,等于生產企業在設備上的折舊費用每年少了20萬元,加上技術改進,產能提高導致的人工費用、管理費用減少等,按照目前太陽能電池組件成本約每瓦15元計算,等于在設備這塊,太陽能發電每瓦成本可以減少5~6分,相當于節省成本千分之三。目前多晶硅鑄錠爐利潤豐富,必然帶來更多的競爭者,而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正在給具有成本優勢的國內設備生產商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
在目前國際多晶硅鑄錠爐市場上,市場份額占有率最高的為美國GT公司和德國ALD公司。
國內的多晶硅鑄錠爐市場此前一直被美國GT公司壟斷,如今國內市場已經逐漸被‘國產軍’給打破。目前國內的多晶硅鑄錠爐是在民間私營企業力量的推動下發展起來的,這跟早期的多晶硅生產行業一樣,都是依靠民間資本的力量推動行業發展的。
國產的多晶硅鑄錠爐240機型大約在200多萬一臺,450或500機型價格約在300多萬至400萬元。而GT450機型賣價約在400萬~500萬元/臺,價格便宜是國產多晶硅鑄錠爐的一大優勢。
而誕生僅兩年的國產多晶硅鑄錠爐,其市場競爭模式也正在發生變化。
目前生產多晶硅鑄錠爐的大部分關鍵零配件都需要進口。如精功科技多晶硅鑄錠爐生產中,進口零配件就高達30%,雖然進口的這些零配件大都是通用零件,但在進口時還是會遭遇到國外對手的打壓,有時候會要求國外核心部件零配件的供應商對中國企業的供貨進行限制等。
這個市場是很大的,即使在目前多晶硅市場不好的時候,多晶硅設備行業利潤依然不錯,光伏產業發展的大方向不會錯,所以國產多晶硅設備商現在應抓緊擴建設備的生產線。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