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消息稱,英國倫敦陣列海上風電場((LondonArray)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場。最近,該風電場二期項目的施工計劃遭遇折戟,主要是因為無法確定對鳥類的影響有多大。
倫敦陣列海上風電場的所有者丹麥能源公司DongEnergy、能源巨頭德國意昂集團Eon和總部位于阿布扎比的阿聯酋Masdar公司說,因為要評估海上風電場二期工程項目會怎樣影響在泰晤士河口的紅喉潛鳥,他們至少要等上三年時間。
“我們沒法保證三年后能夠達到英國政府任何對鳥類的影響都在可接受范圍內的要求。”倫敦陣列項目的總經理MikeO’Hare說。
“對于二期工程項目是否能夠繼續進行,我們沒有任何把握。我們的投資人已經決定解除風電場的國有資產租賃合同,終止電網接入選擇權,專注于他們個人投資組合的其他開發項目。”
倫敦陣列海上風電場的一期工程于2013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英國首相卡梅倫在馬蓋特主持了倫敦陣列啟動儀式。該風電場位于泰晤士河口外,包括175臺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630兆瓦,總投資額15億英鎊。二期工程計劃再提供200兆瓦裝機容量。
這是在短短三個月內,野生動物第二次介入英國的海上風電戰略。2013年十二月,姥鯊和海底的巖石迫使蘇格蘭電力公司叫停了在蘇格蘭西海岸建設阿蓋爾陣列海上風電場項目的計劃。
這一舉動離德國萊茵集團RWE停止建設耗資40億英鎊的大西洋陣列海上風電場僅有數周。此前萊茵集團稱在當前市場狀況下,要克服技術挑戰所需的成本過高,令人望而卻步。
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一位官員2月19日表示,英國仍然有信心保持其在海上風電領域的領先地位,還補充說關于對鳥類影響的環保法規是在20世紀70年代制定的。“其他人必須為其而戰。”他說。
其他一些技術問題也導致倫敦陣列海上風電場二期工程的破產,O’Hare說,包括海上風電電纜的鋪設難度以及較長的電纜路線。
“我們的投資人仍然致力于英國海上風電的開發,然而環境的不確定性、技術挑戰以及其他海上風電場的投資選擇使得他們決定不再進行對二期工程的投資。”O’Hare這樣說道。
英國是海上風電領域的領導者,自從2000年以來,已經有3653兆瓦,或者說3.6吉瓦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的總和還要多。
據了解,還有一個1.4吉瓦裝機容量的海上風電場正在建設當中,英國能源部希望到2020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0吉瓦。能源部透露,他們規劃了一系列海上風電場項目,裝機容量總和將近40吉瓦。
但是,英國海上風電場補貼是支撐遍布英國海岸線的海上風電場項目建設的基礎。而補貼制度的修改會造成多少新的海上風電場無法繼續進行,目前尚無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