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出現“用工荒”,已成為近些年來司空見慣的現象,今年也不例外,甚至更加嚴重,其中電子行業缺工較大。
據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調查,今年節后廣州用工缺口將達12 .33萬人;武漢市人社局調查統計測算,武漢企業缺工9-11萬人,比去年增加1-2萬人。為了應對今年“用工荒”的難題,很多企業不得不展開“加薪搶人”大戰,平均薪資較去年相比上調近10%。
據分析,返鄉就業和勞動人口下降是導致用工荒的主要原因。隨著經濟發展,各地就業機會增加,同時建筑、裝飾等行業需求較大,農民工返鄉就業逐漸增多。另外,勞動力數量開始下降,人口紅利面臨拐點。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第四季度用工緊張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比2012年更為緊張。同時,用工荒呈現結構性特征,一方面是熟練工人缺口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待遇不理想,部分工人主動離崗。
在面臨結構性用工荒的背景下,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對精密制造的內在要求提升,機器換人計劃迎來提速機遇。對于企業來講,“招工難”也倒逼其自身的轉型升級。專家認為,企業應主動謀求技術革新和結構轉型。通過不斷加大技改投入,引進和使用科技含量高和自動化程度高的生產設備,向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等產業發展,從而降低對勞務的需求,緩解用工壓力。工業機器人是現代自動化生產線主要參與者,它的大規模應用是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對提升生產效率、產品質量都有顯著效果,對于電子制造等勞動密集型行業,適用性更強。
隨著我國各行業發展,機器替代人工勞動將會進一步普及,機器人產業化進程也會進一步加快從潛在需求看,我國機器人產業將迎來25%至30%的快速增長期。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擁有30萬臺機器人,機器人及系統產值約1000億元,帶動3000億元零部件市場。作為用工缺口重災區的電子行業,機器替代計劃或將率先施行,涉足電子焊接之類的工業機器人有望最先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