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研究者發明新儀器 無需進入大腦可測試腦損傷

時間:2014-02-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兩條膠管都連接到一臺計算機上,同時這臺計算機也負責接收安置在孩童頭上的傳感器所傳來的腦電波。這些傳感管根據其功能被稱為類生物神經(ERP)。這一個看似復雜的儀器實際上用來監測大腦活動情況,好處是無需使用進入腦部的方法就可以簡單安全獲得大腦活動信息。

據報道,乍看之下,這個儀器由兩個簡單的黃色膠管組成,孩童可以隨意用手按壓或者在無意識下接觸。一條膠管接受手動刺激,另一條是假接受器。兩條膠管都連接到一臺計算機上,同時這臺計算機也負責接收安置在孩童頭上的傳感器所傳來的腦電波。這些傳感管根據其功能被稱為類生物神經(ERP)。這一個看似復雜的儀器實際上用來監測大腦活動情況,好處是無需使用進入腦部的方法就可以簡單安全獲得大腦活動信息,因此特別適用于早產兒腦發育檢查。然而以往想檢查嬰兒腦發育過程中是否出現病變,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夠檢查得到結果。

范德比爾特大學研究人員公開展示他們研發成果的視頻。通過視頻,可以看到接受這臺測試儀的孩童需要固定一根手指在塑料觸摸管上以及保持頭部不亂動,手指上的管以及頭部上密密麻麻的傳感器會傳遞信息到一臺計算機,計算機會測試得出神經元的可塑性,換句話說就是能夠檢測出腦部未來發展是否會出現病變。此外,視頻中的孩童并沒有任何痛感和任何抗拒行為,這說明這臺儀器不會對孩子們造成任何損害。目前這項研究發明已發表在美國雜志《可視化實驗》上。

當然必要的條件是,這些接受測試的孩童應該至少是有一定的認知意識的嬰幼兒。在接受測試的情況下,要注意根據不同孩子選用不同的測試方式。需要找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來吸引孩童的注意力以達到刺激神經的作用。例如有的父母們會在iPad的屏幕上放映卡通圖畫以達到催眠孩子們的作用。這也是測試的一部分,這能夠達到同時刺激孩童的聽覺和觸覺。如果要更有效單獨測試孩童的聽覺,研究人員會令置于孩童頭上方的揚聲器發出聲音。為了讓一些嬰兒能夠舒適安靜的接受測試,在這個測試過程中可以讓他們的父母或者照顧者抱著他們。

這個儀器研發的目的是,希望通過觸摸得到孩子們對視覺和聽覺刺激的反應,也就是所謂的體感體驗。為做到這一點,要把電極柵格套在嬰兒或兒童的頭部并用尼龍搭扣固定食指下方的傳感器,通過這兩個傳感器,計算機就能夠獲得孩子們的應激結果。

實驗過程中孩子們需要按壓至少120次塑料觸摸管,因為他們會被要求專注于一項任務。例如歲數大一些的孩童要通過按壓塑料觸摸管來數空氣泡,但是如果是一些年齡較小的嬰兒就不會讓他們做這個任務,因為他們還太小,不太容易集中注意力。

這項研究方法屬于概念驗證(而不單純是為了證明技術發展進步)。該研究有利于區分年幼的健康嬰兒與智力殘疾類型的嬰兒,因為從嬰兒的外表根本看不出來智力發展的區別。發明者們承認“從外觀上確實無法區分智力發展異常的嬰兒”,但是,他們相信那些大腦神經病變會體現在嬰兒的腦電波上,健康的嬰兒大腦活動更加活躍。此外,該測試儀在新版本研發上比舊版系統改善了手部觸摸接收管,這樣就算接受測試的孩童不能夠積極參與測試任務,也不會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盡管該研究仍然缺乏大量試驗,研發人員相信該儀器能夠運用于更多的病例,包括運用于測驗嬰兒腦損傷。“這個測試也可以預測肢體運動功能”,研發人員補充說將進一步提高該測試儀器的運用領域。

更多資訊請訪問儀器儀表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