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長時間低迷之后,中國太陽能產業又顯現出繁榮跡象,這也令人擔憂當推動需求增長的政府投入枯竭時,該行業是否又要經歷一場浩劫。
在電價有利及發展可再生能源扶持資金的吸引之下,中資企業競相在戈壁灘和貧瘠的北部和西北地區上馬數十億美元的太陽能發電項目。
這不僅吸引到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這樣傳統的能源投資者,還吸引了一眾太陽能面板生產企業,甚至還有收費公路管理等企業,比如華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曠達汽車織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部分光伏生產商受過去兩季銷售回暖的激勵,開始擴大產能,即便整體行業仍嚴重供應過剩。太陽能面板銷售的復蘇主要得益于中國和日本需求的激增。但是,裝機容量增長過快可能增加中國和日本的財政壓力,迫使它們削減補貼,這將會打擊需求,正如太陽能利用大國--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發生的狀況。
中國太陽能面板生產能力約為45GW,足以滿足今年的全球需求。
據報道,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控股、英利綠色能源控股和阿特斯等公司在增加3GW產能。上述企業都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面板制造商之一。
目前中國政府正在整合該產業,要迫使大批閑置的小型企業出局,不過分析師表示,這可能面臨支持當地太陽能拳頭企業的地方政府的阻力。行業面臨的風險可能是,需求改善使生產商做出“不理性的樂觀”反應。
美國貿易官員周四對從中國大陸和臺灣進口的某些太陽能產品展開調查,此舉可能對該國飛速成長的太陽能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