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陸軍第12集團軍某旅城鎮訓練場上,一場激烈的“紅藍”對抗演練正在緊張進行。爆破、特種射擊、突入建筑物等戰斗動作干凈利落;心戰破敵、機降控點等作戰手段層出不窮……演練現場,負責指揮的該旅旅長江濤告訴記者:“推動軍事訓練向城鎮化地形移位,已成為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提升軍事斗爭準備質量不可忽視的抓手。”
戰場由“山地”轉向“城鎮”是戰爭形態演變的必然結果。對此,該旅積極展開城鎮作戰訓練攻關,對城鎮作戰的訓法戰法進行了一系列有效探索。
去年以來,該旅按照“貼近實戰、滿足訓練、功能齊全、邊建邊訓”的原則,建設了一座貼近戰場環境的城鎮訓練場,并著眼小范圍、高難度城鎮作戰訓練的地形要求,結合數字化作戰模式與多樣化作戰方式,設置逼真戰場環境,使得模擬訓練貼近實戰、緊扣實戰,先后摸索出偵察先行、電磁攻防、破擊體系等訓法戰法。
為強化訓練的針對性,他們區分共同、專業、指揮訓練、模擬“藍軍”等課目,組織百余名專業骨干展開先行集中訓練,為訓練全面展開摸索引路。采取“不設預案、隨機導調、自主對抗”的方法,組織實兵對抗訓練,充分發揮模擬“藍軍”“磨刀石”作用,促進部隊作戰能力在對抗中不斷提升。
在訓練場上,建筑密集分布、街巷縱橫交錯。“紅軍”接到進攻指令后,偵察組立即放飛無人機,進行不間斷空中偵察,指揮員對情報信息進行分析比對,快速確定打擊對象。在一棟民房前,為探明房中“敵”情,一名戰士操控微型戰場機器人悄悄“潛”入房間,“敵”情瞬間一清二楚,隨即“紅軍”在“藍軍”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發起進攻,零損傷完成任務……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