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污領域十分“難纏”的污泥今后有望變廢為寶,為合肥的出租車加氣提供服務。9日,合肥污泥資源化利用工程BOO項目開始招標,對于無法干化和焚燒的污泥將進行再生利用。項目建成后每天能處理200噸規模的污泥,這樣近一半的城市污泥都會變得更有價值,同時大大減少了對全市水環境的潛在危害。
污泥治理很難“一招”搞定
據《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分析報告(2013版)》預測,到2015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濕污泥(含水率80%)產生量將為3359萬噸/年,即日產污泥9.2萬噸。然而,國內的污泥處理處置現狀不容樂觀,從最新的統計上看,填埋還是國內污水處理廠對污泥進行最終處置的主要方式。從污泥的資源化利用來看,主要方式就是污泥堆肥、建材利用,另外還有多達17.76%污泥的處置是去向不明的。
時至今日,隨著市政污水的處理和管網的建設完善,伴隨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產量同時也在大增。“污泥處置的真正難點在于缺乏最終出路,暫時還沒有什么方法可以一勞永逸地處理污泥,處理利用技術上還需更多的探索。”安徽省住建廳的行業主管人士指出。
從最初的填埋到焚燒之路
“一般情況下,每處理1萬立方米污水產生污泥15~20噸,而且這些污泥帶來的潛在污染不容忽視,因為污水當中有一半的污染物會轉移到污泥當中。”市排管辦的專家指出,合肥污泥處理剛起步的時候,主要處理的方式是填埋,現在則流行焚燒。
目前,合肥已有的天源熱電以及即將投入試運行的東方熱電污泥焚燒項目,能將脫水污泥進行燃燒,燒盡污泥中的有機物,而且焚燒產生的煙氣經過凈化后,污染物指標符合國家有關要求,從而實現多數污泥減量化和無害化處理。
將污泥中有機物質變成寶
“除了焚燒發電外,一部分無法干化和焚燒的污泥,只能采取填埋等方式來處理。”合肥市排管辦負責人表示,最可惜的是污泥中含有豐富的化學元素和有機物質被浪費,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今年,概算1.5億元的合肥污泥資源化利用工程BOO項目即將上馬。本工程項目接受和處理來自合肥市小倉房、王小郢、望塘、十五里河、經開區等合肥市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的脫水污泥,項目產生的沼氣、經穩定化干化后的污泥優先考慮資源化利用,污泥脫水產生的污泥水經預處理達到相應標準后就近排入小倉房污水處理廠。
“通過厭氧發酵等過程,經過科學處置后,污泥甚至可以用來給合肥的出租車加氣。”市排管辦的專家展望道,而圍繞巢湖水質改善,合肥市今后將加快污泥無害化處理和加快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