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近日披露的一則消息顯示,廣東大用戶直購電交易又出現了新模式,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首次進行集中競爭交易,最終平均申報電價降低了0.614分/千瓦時。
電力行業分析師認為,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工作不斷擴大和深化將推動輸配電價格改革,輸配電網分離,觸及電力體制改革實質。漸進式改革或將成為電改新選擇。
競價交易取代協商購電
廣東作為國內最早實踐大用戶直購電的省份之一,以往采取的交易模式是讓發電廠與用電大戶協商購電。而去年12月底在清遠開市的這場集中交易則是讓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競價交易。
據披露,共有86家大用戶和29家發電企業參加。具體程序是讓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按照廣東大用戶集中競爭交易規則要求,采取雙向報價,交易機構對申報信息現場出清結果。經過一輪申報后,就成功完成了此次交易,形成交易電量4.995億千瓦時,占設定交易規模的99.9%,17家發電企業成功售電,26家電力用戶成功購電。其中,成交的發電企業最高申報降價為1.2分/千瓦時、最低申報降價0.8分/千瓦時、平均申報降價為1.08分/千瓦時,成交的電力用戶最高申報降價0.8分/千瓦時、最低申報降價0.2分/千瓦時、平均申報降價為0.614分/千瓦時。
國家能源局南方監管局和廣東省經信委是上述交易模式的主要推動者。南方監管局對此表態稱,該交易實現了價格信號發現電力供需信號的功能,反映了實際供需,為電力市場化改革邁出了重要步伐。
電改步伐有望加快
通過大用戶直接交易推進競價上網,實行電價新機制是5號文的目的之一。電力行業人士表示,早在2002年國務院就以“國發20025號文件”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5號文”),明確提出要實現廠網分離,主輔分開,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電力工業改革方向,要求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建立社會主義電力市場經濟體制。但此后10多年電力體制改革腳步緩慢。
國內關于電力改革思路形成了兩派主流觀點,一種是在現有區域網基礎上,進行橫向切割;另一種是根據電網層級橫向分割,將輸配電網分離。后一種思路在近幾年來越發得到推崇。
去年10月底,國家能源局和工信部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的通知》,這意味著2014年將有更多省市加入到大用戶直購電交易試點工作中,也將推動輸配分開。此前下發的《關于當前開展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已提出了直購電交易輸配電價的測算方式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