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自動化現在并不是一個新事物,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將計算技術應用于電網的愿景曾吸引了電力行業的大量眼球。然而,直到最近,這樣做的現實利益還受到質疑。發達國家的電網非常可靠,有人就問為什么要冒著系統可靠性的風險添加附加控制系統?“智能”系統?現實利益是什么?誠然,光是理論上的好處是很難判斷投入是值得的。
然而,在2013年,供電公司面臨的世界則完全不同。老化的電網及其效率(或無效率)和環境因素現在全部促使供電公司增強控制和性能,邁向配電自動化。在美國,變壓器的平均使用時間已經達到40年,與變壓器的建議工作年限相當;電力基礎設施需要更新換代。2012年7月發生在印度的大面積停電影響到6.8億居民,而當時印度已經不能滿足日常高峰期的用電需求,并希望在接下來5年內將供電容量提高45%。
全球范圍許多國家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RPS)體現了高效率和分布式發電的國際驅動力。現在,美國50個州中的30個州1要求可再生能源占據電力的一定百分比,例如風力和太陽能。加利福尼亞州要求到2020年要有33%的電力來自于可再生能源2。歐盟2020年目標3則要求到2020年有20%的電力來自于可再生能源,同時能源效率提高20%,據推測將降低總體能耗。中國2005年通過的可再生能源法也規定了類似的條款,并在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增加了相關條例。
現在,配電自動化被認為是“電網智能控制功能向配電方向的延伸和超越,可通過智能電網實現。”配電自動化的優勢被廣泛接受,但并沒有使成功實現或可靠性變得簡單,這些是大范圍廣泛應用的嚴重挑戰。
由于所有配電網的基礎設施都必須能夠預防網絡攻擊,所以電網及其數據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安全性是當今先進配電系統中討論最多的話題。討論往往集中在網絡安全和加密,盡管加密非常重要,但并不是現代化的靈丹妙藥。系統安全方案利用高級物理安全實現無可比擬的低成本IP保護、預防克隆以及外設安全認證。8雙向安全認證、多層加密和物理篡改檢測全部預防電網遭受網絡威脅:硬件、數據傳輸及數據存儲。
在保護硬件時,安全策略考慮從制造到安裝直至銷毀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必須組合采用安全硬件和安全保護方案。防止制造合作伙伴訪問私匙或者防止開發攻擊系統的途徑非常重要。2012年初期波多黎各曾發生完全違反保密協議的事件,完全破壞了當地新部署的電網。安裝期間,必須對安全資產實行嚴格認證,最好是雙向認證,以及質詢和應答,以確保合法性。這樣的相互認證將確認無論是裝置還是軟件在制造期間未經篡改,尤其是處在第三方承包商時。工作期間,需要采用物理安全確保系統不容易被篡改。為防止通過攔截、更改,或者利用能夠打開或關斷電力的通信消息進行篡改,也必須采用多層加密。
MAXQ1050微控制器把所有這些安全特性集成進去以確保生命周期安全。通過了防止植入不良軟件以及防止惡意克隆和刪除已裝載的軟件等方面的安全認證。具有多層對稱及非對稱加密數據保護,內置密匙發生器保護密匙。防引腳篡改及其它物理層面的密匙機械保護,防止通過熱以及其它的途徑刪除安全密匙和系統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