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以大量消耗能源和以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必須轉變,合理利用能源,解決環境污染必須提上日程。”剛剛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金紅光表示。
中科院院士金紅光
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能源消耗逐漸增多,能源稀缺、環境污染問題接踵而來。一項數據顯示,2000年人類消耗一次能源為10億噸,2012年能源消耗則達到36.2噸。
現任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的金紅光,一直從事能源環境系統集成技術研究。他認為在全球能源短缺,倡導節能減排的背景下,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提高能源利用,是實現能源產業健康發展是能源發展和環境保護之路。
“應該讓電廠戴口罩,而不是百姓戴口罩”
隨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多發的霧霾天氣,工業發展對環境的破壞以及加快清潔能源的利用正越來越多成為社會廣泛熱議的話題。
“霧霾產生跟能源結構密切相關,”金紅光認為,從能源消耗的角度來說霧霾的產生與電廠燃燒方式有很大關系。
“應該讓電廠戴口罩,而不是百姓戴口罩。”金紅光表示,傳統思路以煤為主的大規模燃燒、大規模排放的粗放生產方式已經嚴重阻礙了社會可持續發展。
金紅光認為解決霧霾的問題,首先要調整產業結構,不能再依靠簡單粗放的發展模式;其次,調整能源結構,改變能源利用方式,例如開發分布式能源系統,開展能的梯級利用方式,改變能源單一輸入、單一輸出的簡單粗放型的利用方式,減少污染,實現清潔發展;再次,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能源的利用方式。
“可再生能源發展也需要三套馬車”
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盡、清潔環保的特點,可以持續滿足人類的能源需要。
我國可再生能源豐富,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占國土面積2/3,大片的戈壁和沙漠可以建設太陽能電站。同樣,生物質資源年可利用量達幾億噸標準煤,地熱能、海洋能資源也非常豐富。
然而,我國目前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的比重較低,不足10%,并且棄風、棄水能源問題突出。
金紅光指出,太陽能熱發電正成為世界范圍內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熱點,我國太陽能資源雖然豐富,但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才剛剛起步。
“太陽能是低密度資源,需要聚集起來才能成為能源,然而聚集的過程很難,成本高,”金紅光表示,由于成本高、效率低和規模小等限制,當前太陽能熱利用率僅占我國一次能源供應的1%。
對此,金紅光認為太陽能熱利用要突破瓶頸,首先需要發展適合我國特點的中低溫太陽能互補發電技術,其次需要政府出臺相應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機制等。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也需要三套馬車:市場、技術和政策,三者要互相協調好。”金紅光說。
“從價格改革實現能源改革突破”
2013年在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框架下,從重組國家能源局、改革能源管理體制,到三中全會對下一步能源改革提出重要指引,標志著我國能源改革探索已然啟程。
“能源領域改革難度很大,行業壟斷很集中,”金紅光表示,能源改革要從具體問題入手,行業壟斷沒有打破,改革就很難突破。
金紅光指出,打破行業壟斷需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需要政府拿出勇氣和決心破除利益集團阻撓,協調好地方、壟斷行業之間的關系。
不僅如此,金紅光認為能源改革還應從環境、效率破題。其中包括改變傳統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的效能,開發可再生能源,以及推進天然氣、電力等價格改革。
“從價格改革實現能源改革突破,”金紅光表示,能源價格改革會對提高能源利用率發揮重要作用。目前能源價格體系還有很多不妥順的地方,需要成立一個部門綜合考慮水、電、天然氣等各個行業的價格,建立一個比較符合市場機制的價格管理體制。
“希望未來社會實現無碳能源無排放”
2013年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53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金紅光當選中科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當選院士很高興,是對我一直以來科研工作的肯定,”金紅光表示,當選院士之后將要求自己更深入地思考還應該為國家做哪些貢獻。
同樣,作為民進會員的金紅光,一直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民進的工作內容有效結合起來。“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提供給民進中央科技醫衛委員會,盡可能提出有高度、可操作性強、綜合性的建議。”金紅光說。
金紅光表示,未來將繼續從燃料源頭上做研究,希望能夠以燃料源頭為突破口,進一步提高效能、控制污染。同時,還要加強對太陽能發展的研究。
“從以前的高碳能源高排放,到現在的高碳能源低排放,希望未來整個社會實現低碳和無碳能源無排放。”金紅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