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產業結構升級加快,人民生活不斷改善,2010年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總體上說,“十二五”時期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條件和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發生根本改變。隨著環保越來越受到重視,以及我國對環境污染物的處理力度繼續加大,國家對于環境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污水處理產業迎來發展的高峰期,整個規模高速增長。
能源化工污水處理市場打開
廢水排放量問題日益突出,對于污水處理行業,這既是棘手難題,也是一塊大蛋糕。污水處理行業2007年開始,就實現每年將近50%的增長,比GDP增長速度高40個百分點。此外,政策層面的推動力也在加強。今年5月,國務院出臺的《“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稱,“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投資近4300億元。
能源化工廢水處理行業是目前工業水處理領域最具成長性的細分行業之一。一方面,國家對環境治理日益重視,環保標準的提高以及監管的逐步落實到位和趨于嚴格,都使得污染企業越來越難以逃避環境治理責任,大量環境歷史欠賬所留下的潛在需求、新項目開工的新增水處理需求、以及已有的能源化工項目在更高環境治理標準下的改擴建需求,都為能源化工廢水處理行業規模的不斷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由于石化和化學工業具有資源能源消耗量大、生產過程工藝復雜、產業鏈條長、技術裝備水平要求高、污染排放量較多,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結構調整任務重等特點,需要國家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能源資源分布、城鎮化建設、以及生態、安全、環保等因素,統籌石化和化學工業的規劃與布局,從而實施《規劃》,以引導市場主體行為,充分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突出宏觀指導作用,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進一步地,能源化工自身的特性決定了其受資源環境的約束大,耗水量大、潛在污染威脅大,尤其西部缺水地區又往往是能源化工項目集中的地區,要緩解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承載力之間的矛盾,就必須積極推進廢水治理和回用工作,加大水處理建設和運營投入,如此才能保障能源化工行業自身的良性發展及其與區域環境的和諧共存。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將推行清潔生產,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列為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能源化工廢水處理對于能源化工行業而言,不僅是其跨越審批門檻所必須達成的條件,更已經成為其能否獲得國家和社會認可、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據悉,在市場容量方面,“十二五”期間,能源化工行業對水處理的年需求規模約為300-500億元。市場競爭格局來看,目前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主體可分為三類,一是專注于能源化工廢水領域的環境企業,如博天環境、萬邦達;二是各類設計院或是設計院背景的環境企業,如東華科技、天辰;三是大型綜合環境企業集團,如桑德、威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