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傳感器產業快速增長,應用模式也日漸成熟。隨著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興起,傳感器產業成為世界各國在高新技術發展中爭奪的一個重要領域。
我國傳感器在物聯網領域應加大創新
新技術革命的到來,世界開始進入信息時代。傳感器作為物聯網基礎,處于產業鏈上游,在物聯網發展之初受益較深,但如今已成我國物聯網發展瓶頸。
作為國內外公認的具有發展前途的高技術產業,傳感器以其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滲透能力強、市場前景廣等特點為世人矚目。現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加大了對了傳感器的應用,在汽車業、自動化工廠、物聯網等方面都有應用。現代化生產需要用各種傳感器來監視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參數,使設備工作在正常狀態或最佳狀態,并使產品達到最好的質量。
近年來我國傳感器產業快速增長,應用模式也日漸成熟。但由于產業檔次偏低、技術創新能力較差,國內傳感器產業呈現低端過剩、中高端被國外壟斷的市場格局。目前傳感器進口占比80%,傳感器芯片進口占比達90%,高端需求嚴重依賴進口,國產化缺口巨大,需求迫切。
隨著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興起,傳感器產業成為世界各國在高新技術發展中爭奪的一個重要領域。目前從材料、器件、系統到網絡我國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傳感器產業鏈,在網絡接口、傳感器與網絡通信融合、物聯網體系架構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但產業檔次偏低、技術創新能力差,商品化開發嚴重滯后,已成我國物聯網發展瓶頸。
有咨詢在《2013-2016年中國傳感器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國傳感器產品約6000種左右,而國外已達20000多個,遠遠滿足不了國內市場需求。數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等高新技術產品嚴重短缺。在國家大力加強傳感器的開發和應用的一系列政策引導和支持下,企業應在技術創新、自主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取得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