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出臺最大的意義在于,它揭開了我國內燃機工業發展現狀的蓋子,揭示了我們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差距所在,并明確提出了整個行業未來發展目標。”近日,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魏安力對《意見》的這番解讀,可謂開門見山、言簡意賅。《意見》將如何推動內燃機工業的節能減排?在魏安力看來,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通過三套“組合拳”出擊,推動內燃機工業的節能減排。這三套“組合拳”也是《意見》的重點所在,分別是市場準入、油耗標準和六大重點工程。這三套“組合拳”的實施,將會推動目前內燃機產業的結構調整、行業技術存量提升以及最終實現全行業節能減排,進而支持其他相關產業的節能。
梳理現狀:找出差距
“工信部在‘十一五’期間重點抓了鋼鐵、建材、冶金、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污產業的節能減排,‘十二五’期間則主要抓內燃機、電機、工業鍋爐三大產品的節能。”魏安力認為,國家之所以這么重視內燃機的節能,是因為內燃機工業既是關系全社會節能的基礎產業,更是我國石油能源消耗的主體產業,消耗了中國60%的石油產品,直接關系到我國的能源安全。只有全面認識到這個產業的不足所在,才能有的放矢,推動整個產業的技術進步。“眾所周知,我國內燃機工業目前存在問題很多,但究竟差在哪里,差距有多大?很久以來,人們并不十分清楚。而《意見》的出臺,讓我們清醒地看到這些差距所在,并有了明確的改進目標。”他說:“《意見》中提到的11個重點領域和任務,將我們目前在各個細分領域的產品、技術、材料和在制造工藝、裝備以及相關配套產業方面的差距寫得一清二楚。六大重點工程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他舉例說:“比如,為什么《意見》中要提到增壓器?從市場看,我們并不缺企業和產品,但是,我們的增壓器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增壓度太低。”他告訴記者,這一簡單的技術在節能方面起到的作用很大,大約可以降低發動機8~10%的油耗。因此,仍被列入重點工程項目中。
魏安力認為,如果《意見》中提到11個重點領域的技術、產品等能得到有效提升和推廣應用,將會切實解決我國內燃機產業鏈不全、競爭實力不足的問題。“在推動節能減排上,內燃機企業既負有產業責任,更負有社會責任。”魏安力說。
準入把關:凈化市場競爭環境
我國已成為內燃機生產和使用大國。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截至2012年底,我國內燃機市場保有量已經達到2.955億臺,其中,乘用車用汽油機和商用車用柴油機的合計保有量也已達到1.2億臺。然而,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內燃機產品在節能環保指標上仍有較大差距。由于關鍵核心技術欠缺,加上我國在節能減排標準體系、政策引導上的不力,很多高能耗、高排放、低性能內燃機產品仍在市場中廣泛使用。
以農業機械領域的單缸機為例,作為一個高耗能、高排污產品,在過去的30年間,政府相關主管部門雖然一直在推動淘汰該產品,但在國家發改委2011年的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中,單缸機依然被列在淘汰名單中。
長期過低的市場準入門檻,也導致了目前內燃機工業的產能過剩和低水平、低價競爭。“《意見》為內燃機市場設定了較高的市場準入門檻,將會加速淘汰老舊產品,有效抑制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投資。”魏安力告訴記者,《意見》中對于不同細分領域的內燃機,都明確提出了階段性的節能技術、產品應用比例要求,對發動機燃油消耗也提出了階段性的改進目標,這都將加速淘汰老舊產品,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激發企業研發投入的積極性。
記者注意到,在《意見》提到的六大重點工程中,都不僅有宏觀的節能技術導向要求,更有具體的、階段性節能目標。比如,在點燃式內燃機缸內直噴燃油系統示范工程中,不僅提出加快缸內直噴燃油系統在車用汽油機上的推廣應用,重點推進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系統及其高壓噴油器總成等關鍵部件的生產制造,開展燃油噴射泵、電控噴油器等關鍵零部件制造工藝和加工設備技術改造之外,還要求在2015年,30%~40%新生產的車用汽油機產品應用缸內直噴燃油系統,燃油消耗率比2010年降低8%~10%。“市場準入是解決目前行業眾多問題的根本。較高的市場準入門檻,有助于給所有致力于研發投入的企業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魏安力說。
“喂飽快牛”:扶持行業領軍企業
在解讀《意見》對于推動行業節能減排的意義時,魏安力表示,《意見》的出臺,將會給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如果以前在鼓勵行業的領軍企業發展的政策上,我們主要倡導‘快馬加鞭’,現在《意見》更側重‘喂飽快牛’的策略,扶持行業領軍企業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帶領整個行業技術升級。”他進一步解釋道,《意見》一方面會通過較高的市場門檻,凈化市場環境,為龍頭企業解除發展中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通過出臺各種經濟激勵政策,對內燃機產品提前達到節能減排相關標準的企業,在企業技術改造、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能力建設和科研開發等方面研究給予獎勵。最終可以在國際市場中,有序推動領軍企業參與競爭。
當記者詢問到,這一“喂飽快牛”的政策導向,是否也會加速行業資源整合,改變現有競爭格局變化?對此,魏安力給予了肯定的回答。他表示,我國內燃機企業數量眾多,目前內燃機協會的會員企業數量就已經超過1800家。有些企業年產銷規模偏低,產能嚴重過剩,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意見》的出臺將會加速行業內的整合進程。
六大工程:解決行業實際難題
魏安力認為,準入條件、油耗標準、六大重點工程是《意見》推動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三套“組合拳”。準入條件使得整個行業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將有效抑制盲目、低水平重復投資;分階段的油耗標準,則營造了一個很好的行業自我發展,提升自我造血功能的生存環境,鼓勵技術領先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帶動行業節能技術不斷提升;六大重點工程則將擔負起通過工程運營,解決目前行業存在的共性、掣肘及核心關鍵技術的掌握能力問題。“六大重點工程的實施,還將帶動更多節能技術的應用,比如輕量化等。”魏安力說:“汽車節能是一個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系統工程。在降低整車油耗方面,發動機的節能只是一部分,在不同工況、車況下,整車重量、風阻設計及整車各個關鍵部件的設計都會對于車輛節能產生影響。”他特意拿出美國一家權威機構的一份調查結果,說明其他汽車零部件等因素對車輛節能的貢獻率。“在整個移動機械領域,還有更大的節能空間。”他呼吁能有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推動全行業的節能減排。
揭開“蓋子”并不是《意見》的最終目的。作為一份將引領我國內燃機工業未來20~30年發展的綱領性、指導性文件,《意見》的最終目標是要解決全行業節能問題,進而支持其他相關產業的節能。
如果《意見》能被不折不扣地執行下去會怎樣?“經過5~8年時間,我國內燃機行業節能減排技術和水平走在世界前沿并不是難事。”魏安力回答。
美國科學院的研究顯示,在7種不同車型節能過程中,傳動系、輪胎、風阻等均對改善車輛燃油經濟性有幫助。
原文轉自:http://www.tangongye.com/news/NewShow.aspx?page=2&id=215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