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能源形勢日趨嚴峻 建筑節能重心轉移

時間:2013-12-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房屋住宅存量的巨大和建筑節能的落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建筑節能水平滯后的情況亟待改善。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建筑在設備節能方面的水平越來越高,這已是不容爭議的事實。

在房地產行業發展高歌猛進的今天,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能源的日漸趨于耗竭——近百年來的文明高速擴張加快了傳統能源耗竭的步伐。作為與能源息息相關的建筑行業發展迅速,如此鮮明的此消彼長讓建筑節能日益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建筑節能是一個極其值得關注的領域,”東南大學建筑技術科學系系主任張宏教授認為業界目前對建筑節能的關注點存在一些誤區,“時至今日,建筑節能在國外已經有了極為成熟的應用案例與操作經驗,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已有的經驗,實現對建筑節能關注重心的轉移。”

從強調“設備節能”到關注“建設節能”

自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可謂是高歌猛進,其為樓宇帶來的節能效果更是有目共睹。

“當前,樓宇節能在單項技術方面的進步是毋庸置疑的,”張教授表示,單項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樓宇能效的提升,“隨著空調、照明等設備效率的提升和型號的更新換代,設備節能已經成為了樓宇節能的一個亮點。”據了解,在設備節能方面,如降低空調能耗、建筑的照明節能和智能家居帶來的節能效果不容小覷;與此同時,國家也推出了相關的節能政策與補貼,使得設備節能更加貼近普通百姓。

然而,資料顯示,建筑的使用階段能耗僅占建筑所有能耗的10%左右。張教授認為,相比對“設備節能”的重視,人們對“建設節能”的關注明顯不足。談及“建設節能”,張教授憂心忡忡,“單項技術并不能從根本上節能;中國目前的新建房屋中,絕大多數是在手工模式下完成的,在建材使用和建造的過程中,浪費情況極其嚴重。”

他指出,就目前可以達到的水平來看,在房屋建造的過程中,60%以上的工程量應由工廠來完成,從而減少建造現場施工的工程量。“提高建筑的質量,延長房屋的實際使用年限才是重點,這也是國家加速推進建筑工業化的一個原因。”

據了解,目前的建材大多仍是傳統的鋼筋混凝土,這種建材的取得和棄置都是高破壞和高能耗的,且對自然的損害是不可逆轉的。“在這方面,日本的經驗值得借鑒——在日本,住宅的建造大多采用輕型結構和可回收的建材。”張教授這樣告訴記者,“輕型結構和可回收的建材雖然無法建造高層建筑,但可以持續重復地利用。”

從關注“新建房建設”到兼顧“存量房改造”

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的飛速發展無疑加快了房屋建設的速度。資料顯示,中國目前每年的新建房屋面積達20億平方米;也因此,新的節能政策發布和節能標準制定也大多向新建房屋傾斜。然而,張教授又向記者出示了另一個數據:中國目前的存量房屋面積已達430億平方米。

“在關注新建房屋的同時,我們應加大對存量房改造的力度。”張教授認為應當把新建房屋和既有建筑的節能進行綜合考量。而當被記者問及關于在對舊房改造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時,張教授向記者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市場導向。

在張教授看來,只有讓參與房屋改造和節能的各方力量切實地獲益,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在這方面,我們或許可以借鑒德國在對存量房節能改造中的經驗。”據介紹,德國將新建房屋和存量房屋統籌納入了一個完善的能效評估標準體系,并設立相應的市場準入標準,對所有進入市場買賣的房屋的能效水平進行評估,給予相應的能耗標準標識,能效標識將直接影響到房屋的售價——而未經能效評估的和能效水平未達標準的房屋將禁止流入市場。

張教授表示,采用這種方式,讓參與建筑節能的各方都獲得了相應的收益。“對能效水平進行評估的機構得以從咨詢和評估中獲利,對建筑能效進行改造的企業可以從施工和產品中獲利,而房屋的擁有者則通過對能效水平的改造,從房屋的售價上直接獲得了收益。”張教授對這種“能效改造市場化”的方法贊不絕口,“這在無形中推廣了建筑的能效標準,并獲得了多方的重視,進而從根本上緩解了建筑能耗過高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市場買賣的房屋越多,能效水平改善的速度就會越快。”

談及“能效改造市場化”的引進,張教授表示,如果中國在未來引進這樣的方法來促進建筑能效的發展,將極大地改善從前過于注重房屋“地理優勢”的情況。但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如何建立一個完善全面的“能效評估體系”便成了當務之急。

從關注“圍護節能”走向“按需節能”

德國的能效評估體系建設和更新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時至今日,德國的能效評估體系已經更新了三次,”張教授說,“第一次的建筑節能標準重點強調圍護結構的節能;第二次強調樓宇的整體節能效率;第三次則是站在發電廠角度的‘按需發電’。”

德國最初的建筑節能標準重心放在圍護結構,關注墻體的熱阻和傳熱系數,通過墻體保溫技術來減少能量的流失;第二次的建筑節能標準在原有的標準上進了一大步,開始關注房屋的整體節能,將整棟大樓的圍護結構、設備效率和自然能源的利用等全部納入建筑節能的衡量體系,對整體的節能情況進行統籌管理;而第三次的建筑節能標準的關鍵只有四個字,那就是“按需發電”,隨著零能耗建筑和能源生產型建筑大量出現,不需再將單獨的大樓作為主要著眼點,而是將節能的重心落實到電廠的層面,以降低電廠端的發電量為目標——在對供電區域的建筑能耗有一個整體的衡量標準之后,電廠可根據該區域對電能的實際需求進行發電和供電,從而達到建筑節能的目的。“但不容樂觀的是,中國目前的建筑節能情況僅僅停留在德國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水準,今天的中國建筑節能的著眼點多停留在圍護結構的節能上。”張教授表示,中國房屋住宅存量的巨大和建筑節能的落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建筑節能水平滯后的情況亟待改善。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建筑在設備節能方面的水平越來越高,這已是不容爭議的事實;但我們也應該向日本和德國借鑒相應的建造和改造經驗,并著力建設和完善相應的規范、標準與體系,讓建筑節能得到更多行業和更多領域的關注與支持,引導形成良性發展的建筑節能市場。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