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密集型向現代制造業轉型,在工業生產向自動化生產轉型的道路上,大力引進機器人變得不可或缺。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重回增長。金融危機以后,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為實現制造業回流,工業機器人需求快速復蘇。與此同時,中國制造業面臨人力成本上升和轉型升級壓力,需求進入快速增長期。
中國制造自動化轉型是時代的選擇
一位美國專家今年提出:"當我們將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字制造技術相結合,將會發生一場制造業的革命。它使得美國企業家在本地建廠開工,生產出各種各樣的產品。這樣,中國還如何能與我們競爭?美國注定要重新獲得制造業的領導權,而很快就該輪到中國去擔憂了。"這位美國學者提出的向中國制造業宣戰的三大技術相結合產生的制造模式,可以稱之為制造智能化,即智能制造。
中國制造企業主要是靠價格和數量取勝,缺乏核心技術。隨著勞動力、原材料等成本的提高,制造企業的利潤會越來越薄。放眼全球,以"數字化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定義是:以數字化、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運用為代表的一個新時代。特點之一,即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力數量快速下降,勞動力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越來越小。
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成都生產研發基地卓越運營部經理戴霽明曾表示,如今已不可能像《摩登時代》中一樣,讓工人超長時間從事機械重復的工作,“工業需要尋找越來越多懂得用軟件控制復雜工藝的合格員工。產業工人不再穿著工裝褲制造優質產品,他們現在的工具是平板電腦。”
而替代工人的,將是智能化的工業機器人--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于一體的現代自動化裝備。
在制造工業中引入工業機器人是繼動力機、計算機之后而出現的面向延伸人的體力和智力的新一代生產工具。它不僅可以減輕人們的體力勞動強度,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事故發生率。正因為如此,機器人備受關注。在第十五屆上海工業博覽會,以往在工博會期間工業機器人是跟其他產品在同一個展館參展的,今年,主辦方特意為機器人單獨設立展館,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工業機器人的重視。
在此大背景下,"十二五"期間,我國更是出臺了工業轉型升級、發展高端制造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等一系列有利于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