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新辦召開發布會,相關負責人就社會關注的探月工程下一步計劃、中國探月工程是不是花架子、中國是否意圖稱霸太空等話題做出回應。探月工程二期測控系統副主設計師、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說,在國外建立新的深空站,實現對深空探測的全天候跟蹤,勢在必行。
探月工程是否到2020年結束?
后續探月工程如何規劃還在研究
此前,有消息稱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這一消息隨后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玉花否認。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再次對這一消息予以否定。
針對載人登月計劃,吳志堅介紹,目前對探月工程的規劃只到2020年,計劃實現“繞、落、回”三期任務,但三期任務完成之后不意味著探月工程的結束,而應該是一個新的起點,目前后續探月工程如何規劃還在研究過程中。
目前,嫦娥三號完成了二期“落”的任務,探月工程也將轉入三期,主要目標是實現無人自動采樣返回,即“回”的任務。這一任務將由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完成,嫦娥五號目前研制進展順利,預計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擇機發射。
此外,嫦娥四號將用來驗證嫦娥五號任務中的一部分關鍵技術。吳志堅表示,嫦娥四號原本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本次任務成功后,技術人員正在考慮對它進行改造,使它能夠為嫦娥五號的任務驗證一部分關鍵技術。就像在嫦娥三號登月之前,嫦娥二號原本是嫦娥一號的備份星,后被改造之后在2010年發射,執行了一些先導任務。
吳志堅介紹,無人自動采樣返回任務涉及的月面起飛技術、月面的采樣封裝技術以及返回地球的技術,都是需要突破的關鍵技術。
中國是否有深空探測計劃?
在國外建深空探測站勢在必行
昨日,有記者提問,中國是否把火星等其他星球作為探測的目標。吳志堅表示,現在正在研究并形成完整的深空探測方案。他表示,探測深空是人類的不懈追求,同樣也是中華民族的追求,不久的將來中華民族科學探測的步伐肯定要邁向深空。而現在的探月工程就是為未來開展深空探測逐步積累技術基礎。
探月工程二期測控系統副主設計師、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介紹,我國已經在佳木斯和喀什建立了兩個深空站,用于對深空探測器進行測控跟蹤,但這兩個深空站并不能實現對探測器的全天候測控跟蹤,每天仍有8—10個小時的跟蹤盲區。因此,周建亮表示,在國外建立新的深空站,實現對深空探測的全天候跟蹤,勢在必行。
探月工程是不是花架子?
發展航天可帶動機器人等新技術
此前一段時間,有聲音質疑,中國的探月工程是個“花架子”,花錢多但缺乏實際意義。
對此吳志堅表示,中國實施探月工程是在具備了開展航天活動基本物質和技術條件下、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探月工程是為了從科學的角度去了解月球,同時發展航天技術,帶動相關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其中包括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技術、深空探測和通信技術、遙科學技術、光電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等。吳志堅表示,這些技術對于中國的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都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中國是不是意圖稱霸太空?
探月工程遵循和平利用太空宗旨
對于中國加速發展航天計劃理解為中國意圖稱霸太空的聲音屢屢出現,吳志堅表示,發展航天事業是為了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實施探月工程也遵循我國和平利用太空的一貫宗旨,是一項和平利用太空的科技工程。
吳志堅強調,探月工程是開放的,其間與俄羅斯、歐空局以及一些國際組織開展了合作,例如本次歐空局提供了一個飛行控制中心和三座測控站參與嫦娥三號的任務。在三期工程中的國際合作會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