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東省光纖傳感技術重點實驗室劉統玉博士領軍研發的光纖傳感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研發成果目前已在兗礦、淄礦等100余座煤礦和金屬礦山成功地進行了示范性應用。在電力及石油領域,其研發的光纖傳感技術目前也已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主要發電集團、中海油等大型企業成功地建立了40余個光纖傳感器智能系統工程示范,推動了電力和油田采油技術的升級。
“與一般電子傳感器采用的電纜相比,光纖傳感器使用光導纖維作為傳感器件或信號傳輸媒介,可以解決傳統傳感器無法解決的許多測量問題,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王昌博士介紹說,光導纖維(光纖)是一種透明的玻璃纖維絲,直徑只有125μm(微米)左右。
它由內芯和包層兩層組成,內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光由一端進入,在內芯和外套的界面上經多次全反射,從另一端射出。因為光纖的基本成分是石英,只傳光,不導電,不受電磁場的作用,故光纖傳感器非常安全可靠,對電磁干擾、工業干擾也有很強的抵御能力。
同時,光纖傳感器還具有重量輕、體積小、絕緣、耐高溫、耐腐蝕等許多獨特優點,很適合在易燃易爆、高溫、高壓、潮濕、強電磁場、強腐蝕性等極端惡劣條件下應用。能夠對氣體、溫度、應變、壓力、振動等各種參數進行精確測量。此外,由于光纖傳輸損耗低、頻帶寬,光纖傳感器比傳統的傳感器在組網和傳輸距離方面更具優勢,特別是可以在一根光纖上串聯多個相同或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實現多點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