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德國律師事務所日前發出警告,從藐視新貿易規則的中國制造商手中購買產品的歐洲公司將面臨嚴重的懲罰甚至入獄。
日前敦促進口商高度警惕并確保他們所購買的產品抑或由價格承諾所涵蓋,抑或已經支付了平均為47.7%的懲罰性反傾銷稅。
一名海關專家伊莎貝爾·路德維希表示:“各家公司需要仔細查看進口的太陽能產品,以及是否協議涵蓋他們的供應商。如果未支付反傾銷稅,他們可能被指控,追溯期長達三年。”
約一百家中國制造商同意的價格承諾對進入歐盟的產品實施每瓦0.56歐元的最低價格,每年組件配額為7GW,電池為2GW。沒有承諾或不遵照該承諾條款的公司將承擔懲罰性關稅。
歐盟委員會上周為這些規則批準兩年期限。
預計著眼于避免關稅的中國企業的一個變通是聲稱制造事實上在中國境外。
路德維希補充道:“如果可以證明該公司參與欺詐行為,將面臨刑事稅務訴訟的威脅,導致罰款以及更嚴重的監禁。”
預計,歐盟委員會將密切監視從其他亞洲國家,如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太陽能組件、電池和硅片的進口。如果這些進口量激增可疑,歐洲反欺詐辦公司(OLAF)將進行調查。
據說從馬來西亞購買廉價電池板而揭露是中國制造的進口商將面臨65%的關稅。
路德維希表示:“太陽能產品進口商應該非常認真地分析其供應關系,確定其產品的來源,并且適當地能夠證明這一點。”路德維希補充道,即使進口商對于產品被貼錯標簽一無所知,但是責任仍落在他們身上。
AFASE解散
在相關報道中,一個反對對中國產品進行嚴格限制的重要集團今天解散。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AFASE),其成員主要是下游太陽能運營商,擔心對于中國進口商品的限制將提高價格,日前被可持續能源貿易倡議(SETI)吸收。
在一份聲明中,AFASE表示,其正在“利用即將結束的貿易調查”重新定向其焦點。
上周,最初對中國制造商提出控訴的EUProSun表示,其預計中國與歐盟達成的和解協議將被歐洲法院取消。
歐盟還宣布對中國太陽能玻璃征收42.1%的臨時反傾銷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