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號”月球車配置若干個傳感器
“玉兔號”長什么樣?它有長長的“脖子”—司職地月對話的通訊天線;有敏銳的“眼睛”——頭頂的導航相機與前后方的避障相機;有一只靈巧的“胳膊”——負責鉆孔、研磨和采樣的機械臂;有一對寬大的“翅膀”——太陽能電池帆板;腳踩六個“風火輪”——六輪搖臂式行走系統;“肚子”里還能裝下多種科學設備,相當于一座可移動的月球實驗室。
全程參與研制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主任設計師肖杰介紹,“玉兔號”月球車配置若干個傳感器,在得知周圍環境、自身姿態、位置等信息后,能通過地面重構三維地形圖,再規劃方向,勾畫出到達目標點的路徑,導航控制走到目的地。
“玉兔號”月球車有8個分系統:移動分系統采用輪式、搖臂懸架方案,具備前進、后退、原地轉向、行進間轉向、20度爬坡、20厘米越障的能力;導航控制分系統攜帶有相機及大量傳感器,在得知周圍環境、自身姿態、位置等信息后,可通過地面或車內裝置,確定速度、規劃路徑、緊急避障、控制運動與監測安全,保證到達目的地。
嫦娥三號剛上天,義烏已在賣玉兔
肩負我國首次登月任務的探測器“嫦娥三號”剛剛成功進入太空,在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1期市場,一家名叫精薈工藝品有限公司的店鋪里,標有“嫦娥三號”標志的一臺月球車模型擺在了店內最顯眼的位置。
市場部經理葉明得意地說,這個模型絕非簡單的山寨和模仿,而是嚴格按照“嫦娥三號”月球車的結構和系統,等比例縮小制造。
“里面所有部件,全都一應俱全,”葉經理如數家珍般念出了一系列“玉兔”的部件,包括定向天線、太陽傳感器、太陽翼、尾部天線組、導航相機、全景相機、移動裝置、紅外成像光譜儀、粒子激光X射線譜儀、避障相機,機械臂、激光點陣器等部件,按照1:12的比率制作。
據說生產這個模型,需要60多件模具,如今公司已有能力批量生產。
嫦娥三號發射成功帶動傳感器行業發展
我國航天技術目前處于高速發展狀態,嫦娥三號順利飛天,多項航天技術成果移植國民經濟成經濟發展“倍增器”,其中傳感器技術在航天技術中屬于非常重要的技術之一。
傳感器技術目前是將成為最為熱門的技術之一,GPS定位系統,加速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等等這些數不盡的傳感器無疑將是航天技術的基礎,嫦娥三號的發射成功以一下子傳感器如實的火了一把,有關傳感器的企業股票也是一再漲停,如此看來傳感器將是航天技術必不可少的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