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特高壓再投票 “北半環”過關可能性大

時間:2013-11-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項目的規劃、決策、建設中,有些需要企業做,有些需要政府做,但在經濟性、安全性等問題上,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目前從事電網規劃的相關工作人員都常年在一線工作,無疑要對電網的發展負責。

日前,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下稱華東特高壓聯網“北半環”)評估會在京舉行。據悉,參加投票的19位專家中,除5位專家表示反對外,其余14位專家均表示支持建設“北半環”。有分析認為,由于投票結果差距明顯,“北半環”過關的可能性很大。

“水池大了才好養大魚”

據了解,華東特高壓聯網項目主要由三個工程組成,即1000千伏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南半環”)、“北半環”和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工程。其中“南半環”,即皖電東送項目已于9月底投運,浙北—福州特高壓在4月開工,這就使“北半環”的決策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若“北半環”通過核準,這三條特高壓交流工程將呈球拍狀,形成華東特高壓聯網。

眾所周知,特高壓可以實現電能的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輸送。其中,直流輸電的運行比較穩定可靠、損耗較小、調節迅速,也較節約線材,能夠減少投資。相比之下,交流輸電具有網絡功能,可以靈活的匯集、輸送、分配電力,但輸送損耗較大,且易因波動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因此,像此前一樣,此次評估爭議的焦點還是交流特高壓存在安全風險、經濟上不劃算等問題。反對者主張對現有電網進行優化,以應對大量區外來電形成的壓力。支持者則認為,隨著華東地區用電負荷的持續增長,跨省跨區電力流持續增加,在加強遠距離直流輸電的同時,必須構建交流特高壓環網,加強華東受端電網網架。同時,交流特高壓環網還能解決目前華東地區的短路電流超標問題。

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正陵的觀點頗具代表性:“直流電網的規模有多大,受端電網的規模就需要有多大,好比將一個小石頭丟進小水盆可以,但丟一個大石頭進去,水就會濺出來,因此有多大的石頭,就要有相對足夠大的水盆,才不至于使水濺出來,‘水池大了才好養大魚’。”

不建特高壓成本風險更高

對于“同步電網過大存在安全風險”的擔心,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此前介紹:“我們對1965年以來140次國際大停電事故樣本進行的分析表明,除設備故障與自然災害外,系統保護等技術措施不當或處置不力是事故擴大的直接原因,因此大電網事故與同步電網規模和范圍沒有必然聯系。確保大電網的安全運行主要取決于電網結構是否合理、安全防控措施是否到位、不同電網調度間是否建立信息共享與高效協調的運行機制。”

同時,華東特高壓聯網項目造價高,但并不等于不經濟。有數據顯示,特高壓線路造價是500千伏的2.8倍,輸電能力是500千伏的4-5倍,單位容量造價只有500千伏的70%左右。同時,總體來看,通過特高壓電網,西部、北部煤電和西南水電基地,送電到中東部地區的電價,比當地火電上網電價低0.06—0.11元/千瓦時。

眾多周知,華東地區土地資源十分緊張,尤其隨著長江、淮河兩岸經濟的發展,受交通、航運、航空、江面寬度等綜合因素影響,輸電線路跨江資源非常緊缺。因此,從成本風險上來看,如果建設特高壓失誤的話,損失的是幾條輸電線路,相比之下,如果因沒有建設特高壓線路,致使華東地區將來無電可用,成本風險顯然更高。

張正陵強調:“在項目的規劃、決策、建設中,有些需要企業做,有些需要政府做,但在經濟性、安全性等問題上,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目前從事電網規劃的相關工作人員都常年在一線工作,無疑要對電網的發展負責。”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