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列車輪對軸承的材料如何突破?大功率機車制動技術如何讓列車跑得起來、停得下?這些都是軌道交通“三基”技術創新所要解決的問題。所謂“三基”技術是指基礎器件、基礎制造工藝及基礎材料,正是中國工業制造的薄弱環節,也是下一步創新的發力點。
11月21—22日,由中國工程院與中國南車聯合主辦的我國首屆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三基”技術創新論壇在江蘇常州成功舉辦,聚焦在軌道交通裝備領域“三基”技術創新領域實現突破。
論壇重點關注的議題還包括高速列車輪軸研制、列車制動技術發展、列車發動機研發、齒輪傳動裝置發展、激光焊和攪拌摩擦焊工藝等。由中國南車成功研發的世界領先的9500F超級電容器受到廣泛關注,具備無污染、噪聲低和能量利用率高的特性,達到世界領先的技術研發水平。該公司研制的DK-2制動機具備完善的微機模擬控制、網絡通訊、故障診斷等信息化功能,解決了制動系統遠程同步控制的核心技術,滿足了快速客運機車及大功率貨運機車的制動應用要求,為國內首創。制動控制軟件也獲得了工信部安全認證,為國內同行首家。
去年剛剛成立的中國南車中央研究院表現活躍,作了《軌道交通裝備“三基”技術現狀與展望》的報告。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院制造強國戰略研究總體組分別作了題為《我國制造業發展和重大工程關鍵材料產業化技術》、《加強“三基”,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的報告。來自中國南車、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等十余家單位的專家發布交流了十多項課題。
與會的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認為,近十年來,我國“三基”產業持續穩定增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進步突飛猛進。南車在這方面走在了前面,推動了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處于世界先進水平。他希望通過不斷努力,提升“三基”產業整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奠定基礎。
高速鐵路技術與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并列成為推進中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代表。但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要走向強國,在基礎器件、基礎制造工藝及基礎材料(以下簡稱“三基”)與主機的自主配套不足的矛盾凸顯,已成為制約軌道交通裝備向高、精前沿發展的瓶頸。如輪軸系統、高速軸承、高速齒輪傳動系統、基礎制動、高性能輕合金和復合材料及基礎工藝、新材料功率元器件及基礎工藝等為核心的“三基”部件部分仍依賴于進口,嚴重影響著我國軌道交通重大裝備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制約了我國軌道交通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本屆論壇的成功舉辦,必將有助于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三基”技術創新,攻克一批關鍵基礎器件及其相關的關鍵材料、關鍵工藝,提升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整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