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哈工大成功研制國產手術機器人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時間:2013-11-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哈爾濱市科技局正在與哈工大手術機器人課題組專門研究手術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路線,力圖將手術機器人技術盡快推向市場,走出一條國產手術機器人的自主創新道路。

國家“863”計劃資助項目——“微創腹腔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日前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研制成功,并通過國家“863”計劃專家組的驗收。驗收專家表示,這一手術機器人的“問世”,打破了進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技術壟斷,將加快實現國產微創手術機器人輔助外科手術。

常規外科手術一般需要2~3名外科醫生、一名麻醉師和若干名護士完成,有些復雜手術甚至需要10余名醫護人員共同完成。現在,這種延續多年的手術模式正隨著手術機器人的應用而發生變化。

據專家介紹,手術機器人是一種高級機器人平臺,其設計理念是通過使用微創方法實施復雜的外科手術。該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外科醫生控制臺、床旁機械臂系統、成像系統。美國FDA已批準將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用于成人和兒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科、頭頸外科以及心臟手術。但是,該手術機器人的價格高昂,每臺售價達2000多萬元人民幣。全球已累計銷售2700余臺,我國有10余臺。不僅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十分昂貴,該系統使用的耗材也價格不菲,從而造成手術成本高昂。因此,國產微創腹腔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的研制成功,具有重要意義。

據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的研發人員介紹,國產微創腹腔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研究人員針對微創外科手術的多種術式,在手術機器人系統的機械設計、主從控制算法、三維(3D)腹腔鏡與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上都進行了重要突破,并申請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與普通外科手術相比,該機器人手術具有三大優勢:一是機器人“醫生”只需在患者皮膚上開幾個小切口,通過其掛持的3~4個不超過10毫米的手術器械即可開展手術,患者失血少、疼痛小、恢復快、術后疤痕小;二是機器人的末端工具具有多個自由度,靈巧似人手,又比人手小得多,可以到達人手難以到達的手術位置,實現人手難以實現的高難度操作,使手術操作更精細、準確;三是機器人突破了人眼的觀察極限,具有3D成像能力的高端內窺鏡可將采集到的圖像放大10倍以上,并以3D方式呈現給操作醫生,從而能夠極大地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操作的方便程度。目前,醫生可以在3D視覺反饋下操作該機器人進行外科手術中的分離、切割、止血、縫合等操作,完成膽囊切除、腎切除等典型手術。通過不斷改進和完善,該系統有望被廣泛用于心胸外科、兒科、婦科、腦外科等多個領域。

據了解,哈爾濱市科技局正在與哈工大手術機器人課題組專門研究手術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路線,力圖將手術機器人技術盡快推向市場,走出一條國產手術機器人的自主創新道路。

據專家預測,今后,這種革命性的機器人手術方式有望不再需要醫生圍繞在患者身邊操作,即醫生可以遠隔千里、橫跨大洋完成遠程手術——只要將手術機器人置于患者身邊,這樣位于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國家的患者就能夠分享到優質的醫療資源了。同時,隨著遠程機器人手術技術的發展,手術機器人的重要性也將日益凸顯。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