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醫療器械創新緩解看病難 人工耳蝸比國外品牌便宜

時間:2013-11-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除了體積小,便于攜帶操作,這款設備最大的亮點就是所見即所得,PC端的醫生幾乎同步就能看到檢查報告,同步診療。

打點滴時在輸液管上套個“金屬盒”,自動調節點滴速度,掛完點滴自動報警叫醫,就不需要陪護的家屬徹夜不眠盯著了;

戴個手機大小的心電檢測器,工作站的醫生就能看到病人實時的心電圖,遠程分析診斷,也用不著去醫院排長隊了;

植入鈦金芯片,先天性的耳聾患者,也可以聆聽中國好聲音;

11月14日舉行的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浙江)實施會發布了我省的醫療器械產業概況。

省科技廳介紹,2012年,全省醫療器械產業年銷售額共計120億元,生產企業超過了1000家,其中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近60家。

類同浙江的塊狀經濟,省內的醫療器械產業近年來也形成了區域特色產業。例如杭州下沙微量泵、臺州一次性注(輸)器具、紹興醫用衛生材料、寧波醫用電子儀器及設備、溫州體外診斷試劑和注射配套用針等,其中不少區域特色產業在國內都占據了很高的市場份額。

當然,省內醫療器械產業目前也面臨龍頭企業少、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低、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缺乏等現實困境。

值得高興的是,本次實施會上展出的創新醫療產品,部分揭示了省內醫療器械企業,已經在積極實現與物聯網、可穿戴設備、航空航天、新型材料等先進科技的跨界融合,尋找新的產業落點;普通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困擾,也有望通過醫療設備的創新,得到緩解。

一個先天性失聰兒童可能用上的醫療器械

打一出生,虎頭虎腦的奔奔就很惹人疼愛,可是原本活潑的孩子,越長大就越內向。因為作為一個先天性失聰兒童,奔奔從未聆聽到這個世界的一丁點聲音。

和多數重度聽力障礙者一樣,奔奔回到有聲世界的最大障礙,在于螺旋狀耳蝸先天受損。

在人體聽覺系統中,螺旋體耳蝸扮演著將聲波振動轉化為電信號(即神經沖動)、以供大腦加工破譯為聲音的關鍵作用。對于重度聽力障礙者而言,需要繞過這一環節,通過人工耳蝸設備的部分植入,直接刺激聽神經,這目前也是他們恢復聽覺的唯一希望。

或許我們可以抱以最美好的愿望,受惠于醫療器械的創新,在不久的將來,今年6歲的奔奔,享受的全套診療過程,可以是這樣的:

手持心電儀器

航天設備進社區醫院

由于年幼,奔奔需要在手術前,做個心電圖檢查。去大醫院做過心電圖的人或許都遭遇過,不僅要預約排長隊,做檢查時還得像章魚一樣,貼滿各種吸盤和導線,像奔奔這樣的小孩,可能會不配合。

不過不用擔心,本次醫療器械展會上,杭州百慧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展出的一款動態心電記錄盒,就能幫助化解這樣的煩惱。

這款心電記錄儀,只比普通的智能手機稍大一些,重量只有60多克。它內置了3.5寸觸摸式彩色液晶屏,可手寫輸入病人基本信息,顯示多導波形;內置FLASH儲存,最長可支持200個常規12導心電記錄。

在安放電極時,可實時地觀察任意導聯心電波形,確保電極安放成功。在檢測到穩定的心率信號后,無需手動開啟,記錄盒就會自動開始采集,采集完畢后,通過WIFI直接下載病人信息或上傳心電數據至PC端,直接打印報告。整個過程,只需幾分鐘。

“除了體積小,便于攜帶操作,這款設備最大的亮點就是所見即所得,PC端的醫生幾乎同步就能看到檢查報告,同步診療。”百慧醫療公司的鄭欽方說。

因為可以通過網絡上傳/下載數據,遠程診療也成為現實。“病人在社區醫院就可以用這臺設備做心電圖檢查,結果可以實時發送到門診醫生處,免去了去大醫院排長隊的麻煩。”

至于動態心電記錄盒的精準度和數據傳輸的穩定性,百慧醫療的研發團隊認為完全不用擔心。曾讓他們引以為榮的是,設備的核心技術曾成功應用于國家載人航天工程——基于該技術的“航天員生理參數監護系統”,曾隨“天宮一號”遨游太空,為航天員提供生理參數監測。

超薄鈦金耳蝸

植入體比硬幣還小

奔奔在社區醫院做完檢查的同時,大醫院的手術專家已經看到了報告。按照預約好的手術時間,父母帶著奔奔來到了手術室外。

中國約有2700萬失聰者,目前只有2萬人做過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高昂的費用是他們望而卻步的主因。目前人工耳蝸主流產品多系國外品牌,一套設備動輒十幾二十萬元。

不過這回奔奔一家可以放心,因為已經有國內企業實現了人工耳蝸國產化。“我們自主研發的這款產品,植入體的強度和穩定性都有保證,售價卻不到七萬,算上2萬左右的手術費用,比國外產品降低了將近一半。”諾爾康公司的展位負責人蔣海說。

至于產品穩定性方面,諾爾康公司表示,已與國內50多家具有人造耳蝸植入手術資質的三甲醫院達成合作,2012年售出了400多臺人工耳蝸設備。“諾爾康NSP-60言語處理器已經通過了歐盟的CE認證,現在正在申請美國FDA認證的過程中。”蔣海說。

醫生通過手術,將不到一元硬幣大小的超薄鈦金接受刺激器(體積0.44CC,達到微創要求),植入奔奔的耳廓后方,這樣一來,言語處理器就可以對麥克風搜集到的聲音進行編碼,并通過傳導線圈向體內接收器發射。

接收器收到編碼,會將其自動解碼為電信號,刺激聽神經末梢,產生神經沖動,從而形成聽覺。

輸液監護機器人

病人陪護放心睡

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醫生讓奔奔留院觀察,掛鹽水以防傷后發炎。本來,多數輸液監護仍停留在“眼盯目看、親友陪護”的牢心費神原始狀態。忙碌了一天的父母此時很是疲倦,還好輸液器上的“輸液監護機器人”,可以讓他們安心打個盹。

杭州法瑞爾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這款名為“U-2全自動輸液助警器”的設備,可以幫助護士調校輸液精確定速,設定安全輸液滴速范圍,并且全程自動監控并播報輸液動態,從而及時發現和警示異常情況。

“輸液監護勞務,進入了‘機器換人’的時代。”公司總經理朱朝陽介紹說。

同時,通過“超視距管理系統”,輸液監護任務,實際上已經從病人或者陪護家屬以及“輸液監護機器人”,轉移到當值護士的身上。

大家知道,傳統的被動式呼叫服務體系下,病人或家屬發現點滴掛完等情況后,需要按電鈴呼叫護士。而通過“超視距管理系統”,每個“輸液監護機器人”都與護士站的中央監控臺相連接。在監護界面上,實時顯示所有的“輸液監護機器人”和其“監護”的點滴液的工作狀態,一旦鹽水掛完或者發現其他狀況,“輸液監護機器人”和監控臺,都會發出相應的警示信息提醒病人和護士。

有了這一系統,病患可以放心閉目養神,且不需要家屬陪護;唯一需要做的,只是在聽到“輸液完畢”信號時,旋緊輸液器開關——“護士都知道,馬上就會來的。”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