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發展光伏市場 為轉變能源結構開啟生態文明建設的大門

時間:2013-11-13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只要電網放開并網的閘門,國家簡化審批手續,給予適當的度電補貼,產業得救,民眾得福,國家得利。光伏的困難是暫時的,能源的危機是長期的。

公報提出: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解讀:

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扭轉大氣污染,改善環境民生,成為本屆政府的當務之急。國務院6月中旬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大氣污染防治的十條治理措施(以下簡稱大氣治理“國十條”)。這是繼去年年底環保部公布《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后大氣污染治理提速的標志,也是決策層力圖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務的政策具體部署。縱觀這十條措施,主要包括減少污染物排放,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增產能,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快調整能源結構等一系列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控制產能屬于“治標”;推行清潔能源,調整能源結構,屬于“治本”。治標是戰術性的短期應急,治本是戰略性的長久根除。治標易,治本難。

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資源,本質上是歷經上億年的復雜而漫長的物理化學地質作用將太陽能通過煤、石油、天然氣的形式固化在地球上,這個理化環境已經不復存在。據美國地質局估計,世界煤炭總可采儲量大約為8475億噸。按當前的消費水平,最多也只能維持200年左右的時間。世界天然氣儲量大約為177萬億立方米。如果年開采量維持在2.3萬億立方米,則天然氣將在80年內枯竭。就我國而言,化石類能源探明儲量約7500億噸標準煤,總量較大,但人均能源擁有量卻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氣人均剩余可采儲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我國煤炭儲量相對豐富,但從中長期來看,能被有效開發利用的煤炭資源量明顯不足。

化石能源的短缺問題,對于人類來說至少還有一百年左右的時間去應付,可是化石能源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環境污染、生態惡化問題,已經迫在眉睫,無法回避。工業化近200年來,燃燒煤炭、石油、天然氣推動了人類的工業化進程,同時向地球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阻止了太陽的熱量從地球上散去,導致溫度災難性的轉變,繼而造成對地球生態的毀滅性打擊。

面對化石能源的逐漸枯竭和人類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在全世界范圍內,人們都逐漸認識到能源供應方面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逐漸改變能源消費結構,從傳統的化石能源逐漸轉向可再生能源。

我們面前只有一條路:改變能源消費結構,逐漸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工業經濟中的比例,最終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光伏提供了獨特的優勢和機遇。太陽能是至今為止地球上可用的最大能量來源,它提供了其他可再生能源不能提供的好處。太陽能電池給人類創造了一種越過一級和二級能源,直接向地球上一切能量的總源泉-太陽,索取能量的捷徑: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縱觀各種能源形式:化石能源資源有限,不可再生,排放溫室氣體;水電、風電受制于地理和季節,還有連帶的不可避免的生態環境影響;核電有核泄露和核污染的危險。毫無疑問,太陽能光發電(光伏)是我們人類迄今發現的最理想的能源生產形式:可再生、無限量、無污染、觸手可及。人類有什么理由可以去忽略甚至拒絕它呢?

以光伏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產業在國際舞臺上擁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光伏產業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光伏電池產量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0%,晶體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0%,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已經形成了包括硅材料、光伏電池、逆變器等較為完整的制造體系。

近兩年,在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增速減緩、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光伏產業發展不協調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光伏產品出口受阻,光伏產能出現過剩,光伏企業經營困難。出路在哪里呢?簡單,出路就在我們腳下---中國國內光伏市場。

中國有世界最大的光伏電池產能,最全的光伏產業鏈制造業,最多的公共/工業/居民用建筑屋頂,廣闊充足的陽光輻照資源,還有最高的能源消耗需求。只要電網放開并網的閘門,國家簡化審批手續,給予適當的度電補貼,產業得救,民眾得福,國家得利。光伏的困難是暫時的,能源的危機是長期的。國內光伏市場,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分布式屋頂系統發電量小,自發自用,不影響電網運行,市場大,恰是歐美鼓勵發展方向。只要政策到位,打通分布式并網的阻礙,國內產能立馬就能被吸納,供需關系恢復平衡。

在黨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旗下,光伏必將大有作為。我們也沒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