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工業廢水產生量快速增長。當前我國工業廢水治理現狀不容樂觀,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未來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專家預計,“十二五”時期,工業廢水治理投資總需求約1250億元。監管力度的加大和排放標準的提高,為工業廢水處理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近年來,工業廢水對流域環境及居民健康造成的影響日益加大,且有隨工業化進程而趨于嚴重之虞,這就意味著,工業廢水排放將迎來“汛期”。為此,我國通過加大監管力度,提高排放標準,正不斷加強工業廢水治理。
工業廢水“達標排放標準”惹議
據環境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占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的35%。與市政污水處理相比,工業廢水排放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近年來比較嚴重的污染事件幾乎都與工業廢水未達標排放有關。
在2013(第七屆)環境技術論壇上,81歲高齡的國際水科學院終身院士王寶貞表示:目前我國所謂合格的、達標排放的工業污水實際上都是劣類水,依然在污染水環境。而要提標改造,就必須提高深度處理的水平。不過目前我國污水深度處理的規模仍然較低,粗略統計只占到處理總量的20%~30%。
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地表水中化學需氧量(COD)濃度超過40mg/L即為劣類水。而所謂合格的、達標排放的工業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濃度遠遠超過這個標準。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司長趙英民表示,如果將企業達標排放的污水以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來評價,它的確是劣V類。排放標準不與環境質量標準直接掛鉤,這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
在我國目前的環境管理體系框架和制度安排中,標準只是一個方面,它必須與環境影響評價、企業排污許可證等環境管理制度配合使用,確保環境質量達標。對于目前排污總量遠超過環境容量的地區,企業應該通過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通過實施污染物倍量削減替代,以新、改、擴項目淘汰老污染源,通過淘汰落后工藝,壓縮過剩產能,調整產業結構,從而實現排污總量的降低,最終回到環境允許的范圍內,實現環境質量的最終達標。
目前,我國環境標準體系基本形成,標準總數已超過1400項。自“十一五”以來,國家加大了標準制修訂力度,新發布修訂標準700余項。新發布的排放標準總體控制水平逐步接近發達國家標準,個別標準甚至嚴于發達國家排放標準。
行業現狀不樂觀深度處理成趨勢
目前,我國工業廢水產出量大、覆蓋面廣、種類繁多,處理難度大、成本高。“與此不相適應的是,我國污水處理裝備尚處于世界三流水平,也就是基本可用,質量略差,故障率相對較高。”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水污染治理委員會秘書長王家廉坦言,這與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整體狀況有關,同時也由于污水處理設備行業利潤率偏低,企業缺乏投入研發的動力。加上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重工藝,輕裝備”,導致水處理裝備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低,結構不合理,一些高端污水處理設備不得不依賴從國外進口。
“工業廢水處理一般由企業投資,運行中往往會遇到成本壓力,對那些末端為成分復雜的高鹽廢水、重金屬廢水和焦化廢水的企業來說尤其如此。”上海百峰環境工程公司譚華綠表示,治理污水是企業的義務,但追逐利潤的天性會使企業盡量壓縮成本支出,治理污水的動力不足。因此,不少企業雖然安裝了污水處理設備,但設備運行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藥劑添加是“斷斷續續缺斤短兩”,處理效果難以達到環保標準要求。此外,工業廢水治理行業目前市場集中程度不高,也影響了行業健康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提出,工業廢水處理應朝著提高處理標準、提高能效物效、開發污水潛能的方向發展。從清潔生產到廢水處理直至回用,各個環節都要注重節水,使工業廢水處理從源頭減量化、處理無害化發展到廢水資源化。
工業廢水資源化利用需要對末端廢水深度處理。王家廉說,“對工業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實現資源化回用,膜技術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超濾、微濾與反滲透、納濾等技術正在加速推廣。”此外,難降解工業廢水一般含有高附加值資源,比如重金屬,通過吸附、離子交換等方法,對特定污染物進行選擇性吸附,不僅能降低污染濃度,還可回收寶貴資源。
工業廢水細分行業機會凸顯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到2015年要超過90%。據《中國工業廢水市場分析報告(2013版)》預測,到“十二五”末期和“十三五”末期,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將分別達到226億噸和216億噸。同時,2015年和2020年工業廢水治理設施運行費用將分別達到829億元和1081億元。
從工業廢水排放的行業領域來看,2011年,全國40余個工業行業的153027家企業工業廢水排放總量達到212.90億噸。工業廢水排放量在1億噸以上的行業共有24個。其中,造紙及紙制品業工業廢水排放量最大,達38.2億噸,占排放總量的18%。其次為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煤炭、農副食品加工業。
上述六個行業的工業廢水排放總量達到135.19億噸,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比值為63.46%,是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成為工業廢水處理行業主要的上游產業,細分行業市場機會較大。
在政策引領和市場充分競爭的條件下,讓廢水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化利用,市場空間很大。“十二五”時期,擺在工業廢水處理行業面前的是一個千億元級的大市場,相關企業切實把握政策導向,積極提供優質設備和服務,就可以在這個廣闊的市場上快意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