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氣荒可能較往年更為嚴峻。各地為確保實現環保目標大量上馬的“煤改氣”項目,或成為引發今年天然氣供需形勢嚴峻的最大變量。在這種情況下,發改委除了祭出“三桶油”增產、規范煤改氣和需求側管理三大舉措外,還給出了另外一條用增量應對變量的方式——加快推進煤制氣項目。
在煤價下降、氣價上升的趨勢下,業內普遍看好的煤制氣行業,有望受氣荒影響,近期獲得政府部門的扶持。動輒數百億計的投資,對上下游產業鏈的正面帶動作用將十分明顯。
據中證報報道,業內人士提醒,無論是解決氣荒問題還是拉動投資,我國發展煤制氣仍將延續“適度發展、升級示范和總量控制”這一思路。在“路條”最終沒有變成訂單情況下,對市場前景應保持理性。
煤制氣緩解供氣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要求“三桶油”增產和對需求側進行管理外,發改委在接連下發的兩次通知中,都給出了另一解決辦法:煤制氣。
發改委在兩個通知中都提出要新疆慶華、內蒙古大唐煤制氣項目要及早投入使用,并且相關部門要盡快研究在內蒙古等地合理發展煤制天然氣直供北京的可行性方案。
《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2015年國產天然氣供應能力要達到1760億立方米左右。其中,煤制天然氣約150億-180億立方米,即占國產天然氣的8.5%-10%。這是一個零的突破。
目前看來,在國產天然氣和進口天然氣供給短期無法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煤制氣是短期內提高供給的最為可行的方式。目前正在建設和擬建的煤制氣項目,單個項目平均設計產能大多在40億立方米左右,因此即便一個煤制氣項目投入使用也可極大緩解冬春之季的供氣缺口。
截至目前,國家發改委核準了4個煤制天然氣項目,分別是大唐發電克旗年產40億立方米項目、大唐發電阜新年產40億立方米項目、內蒙匯能年產16億立方米項目和新疆慶華集團年產55億立方米項目。這四個項目最有可能在“十二五”期投產并達產,總產量將達到151億立方米,與上述規劃相當。
能源局已經開始摸底到2020年煤化工產業的總體規模。據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初步估算,2020年我國煤制天然氣產能有望達到600億立方米。按照全口徑上限投資額計算,如果每億立方米煤制氣投資額為6億元計算,到2020年我國煤制氣累計投資規模為3600億元左右。
今后幾年煤炭企業經營狀況將向1998年-2003年的艱難程度靠攏,新一屆政府擠泡沫、去杠桿以及對節能環保的重視程度大幅提高,導致煤炭需求將面臨進一步的增速放緩甚至下滑。這種情況下,中國煤炭價格將進一步下行,低煤價將使得煤化工企業更加具有成本優勢,而經濟增速下滑則需要高投資項目帶動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