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波在亞洲和中東興建的大型煉油廠出現,全球煉油產能進入過剩時代,殼牌、道達爾和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頭紛紛抱怨其下游產業(yè)季度利潤出現大幅下滑。
報告顯示,殼牌季度利潤下滑了將近1/3至45億美元,埃克森美孚下滑18%至78.7億美元,道達爾下滑近20%至27.2億歐元。
相關報道稱,所有石油巨頭都受到了煉油產能過剩和西方國家需求疲軟的打擊。
先看產能過剩方面。國際能源署預計,全球原油(96.57,0.19,0.20%)蒸餾產能將由2005年的8600萬桶/日上升至2017年的1.01億桶/日。數據還顯示,全球煉油產能在2013年增加了126萬桶/日。其中,中國增加73萬桶/日,中東增加53.1萬桶/日。中國加之中東地區(qū)的產能增量,大于歐洲地區(qū)的產能削減量。再看需求方面。歐洲對石油精煉產品的需求將處在1350萬桶/日的平均水平,這比2008年的需求量要低200萬桶/日。
針對上述困難,一些石油巨頭要么以出售歐洲煉油廠來應對(但買主難尋),要么將業(yè)務轉移到需求更高成本更低的地區(qū)。
比如,殼牌剛剛在沙特的Jubail市建造了一所大型煉油廠,并于上個月出廠了第一批產品。接下來,更細致地看下煉油業(yè)利潤變化的具體情況。道達爾表示,其第三季度煉油利潤為10.6美元/噸。一年前,煉油利潤為51美元/噸。埃克森美孚稱其下游產業(yè)利潤是5.9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了81%,或下滑26億美元。殼牌稱其下游產業(yè)利潤下滑了49%至8.92億美元。道達爾則表示其煉油和化工凈利潤下滑了42%,也即從5.67億歐元下滑至3.3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