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是工作母機,國家應對航空航天工業所需機床予以支持。當前,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技術能力和制造水平已有較大提高,但大而不強的根本形勢并沒有多大改觀,對此部分由國家主導的專項產業課題正在逐步展開。
根據一些用戶反映,在用的部分國產中高檔產品或多或少存在些問題,較常見的是精度保持性不高,且小毛病較多。與國產機床相比較,有些進口設備用了20年,其精度還能保持出廠時的水平,穩定性也很好。調研中還了解到,很多10年前安裝的國產中高檔機床,在不斷排除小毛病之后會越來越好用,穩定性和精度保持性都能令人滿意。而相反,近幾年購進的國產中高檔機床,除小毛病依然存在外,還會在使用2~3年后,精度就下降很快,影響到用戶對國產數控機床的信心。
經過“十五”、“十一五”期間的快速發展,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技術能力和制造水平已有較大提高,特別是《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將高檔數控機床列為16個重點發展專項之一,通過“產、學、研、用”相結合,為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已經提供了一批適用產品。據有關資料介紹,在航空工業近幾年采購的數控設備中,國產比例達到了85%以上。伴隨著國產設備采用率的不斷提高,帶動了機床行業的技術進步,擴大了國產設備的市場份額,也提升了國內機床行業的競爭力。
但不能不看到,盡管國內機床行業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仍然檔次偏低,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然差距較大。恰如專家所言:“當前三軸機床基本可達到全部國產,四軸機床可滿足70%~80%,五軸及以上則主要依賴進口。”另外,產品可靠性不高,壽命偏短,控制系統不穩定,服務質量也有待進一步提高。中國經濟多年快速發展產生了大量需求,對機床工具行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但行業仍存在大而不強、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發展嚴重滯后等問題。
國家提出了2020年在航空航天領域機床國產化率達到80%的目標,這需要包括數控系統、功能部件、主機企業在內整個行業的一致努力。
機床是工作母機,國家應對航空航天工業所需機床予以支持。另外,企業也要對產品進行特色定位,針對用戶領域重點發展自己的強勢產品,通過加大投入開發特色產品從而更多地占領中高端市場,否則都在低端市場打價格戰會嚴重拖累效益。即便是國產中高檔機床,關鍵零部件也大多靠進口,客觀來說進口零部件在穩定性、可靠性、功能上高出國產品不少,但必須突破這一瓶頸,否則只能跟在其他國家后面。
2013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產高檔數控機床與數控系統在飛機筋肋梁等加工單元中的應用”課題早在8月已正式啟動,該課題由中航工業成飛牽頭承擔,啟動會開幕式上,成飛、西飛、洪都、清華大學等11家單位40名專家與技術人員參與課題啟動。
啟動會上,成飛、西飛、洪都、清華大學、華中數控分別代表課題組進行技術方案實施報告。按照方案,將在成飛、西飛、洪都三個主機廠構建三條國產數控機床數字化生產線,實現國產數控機床在飛機結構件加工中批量應用,實現國產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國產刀具實際應用的突破;構建基于用戶生產環境的國產高檔數控系統測試平臺和國產高檔數控機床應用技術支持平臺,建立國產數控系統生產應用測試規范,實現共性技術成果的規范化和工具化,為國產數控機床與數控系統供應商提供面向航空制造的整體解決方案,提升機床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建立一套基于國產數控機床、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及國產刀具的飛機結構件批量生產數字化制造體系,全面提升國產機床的應用效率,實現國產裝備先進制造模式的高效應用,提高用戶應用技術水平,拉動國產機床行業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