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電池景氣指數持續遇冷 六項舉措積極應對

時間:2013-10-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為有效應對國外技術貿易壁壘,應加強應對國外技術貿易壁壘的研究,提前準備,輔導電池企業應對技術壁壘。

2013年以來,電池產業受國內外經貿環境影響面臨較大困難。國內信貸緊縮、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漲等因素使電池生產成本上升,電池企業銷售利潤大幅下滑;與此同時,鉛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鉛酸蓄電池生產及再生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淘汰落后產能等措施的具體實施,對電池產業的影響逐步顯現。預計下半年,國內電池市場將呈現平穩增長的態勢。

景氣指數持續遇冷

自2012年7月以來,中輕電池景氣指數持續在“過冷”區運行。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指數在“過冷”區連續運行一年,電池行業景氣度“過冷”的態勢明顯。2013年3月份中輕電池景氣指數為68.56,創建立以來新低,之后開始有所回升,7月達77.87。

2013年1~7月,全國電池行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緩步增長,利潤總額5~7月連續3月正增長。隨著收入、利潤逐步好轉預計未來幾個月經濟指標將觸底反彈,電池行業景氣指數將呈現低位緩慢回升的態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1~8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電池產量保持平穩增長,全國太陽能電池行業累計完成產量1724.89萬千瓦,同比增長32.44%;全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累計完成產量27.93億只(自然只),同比增長13.55%;全國鉛酸蓄電池行業累計完成產量12837.21萬千伏安時,同比增長11.53%;全國原電池及原電池組(折R20標準只)行業累計完成產量197.15億只,同比增長3.15%;全國堿性蓄電池行業累計完成產量44331.39萬只(自然只),同比增長-12.97%。

2013年1~7月全國電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經濟環境變差,效益繼續走低,行業的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企業經營壓力正在逐步加大。

2013年1~7月,全國電池行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200.99億元,同比增長11.63%;與2012年全年同比增長21.85%相比,增速放緩。全國電池行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成本1977.41億元,同比增長13.85%,主營業務成本增長大于主營業務收入2.22個百分點。同期利潤總額下滑,全國電池行業累計完成利潤總額65.53億元,同比增長-9.81%。2013年1~7月,全國電池行業累計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2.98%,與去年同期3.70%相比下降0.72個百分點。2013年1~7月,電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虧損總額大幅上升、虧損面同步擴大。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3年1~7月,全國電池行業累計完成出口額52.25億美元,同比增長-2.70%,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同期國內電池需求也明顯不足,導致全國電池行業進口下降,2013年1~7月全國電池行業累計進口額25.76億美元,同比增長-16.17%。

下半年將穩定增長

下半年我國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政策取向,兼顧“穩增長”、“調結構”和“控通脹”的關系。中國貨幣政策走向會穩定在2012年的水平上,動用日常貨幣工具的頻率也會降低,以此來保證2013年經濟增長與經濟政策平穩過渡。在擴大內需政策的推動下,下半年國內消費需求將有所增長。新的發展將有力促進與電池消費有關的汽車、電動自行車、手機、信息產品的需求,以此拉動國內電池產品的消費。與此同時,受益于新能源產業的高速增長,太陽能電池、儲能電池、動力電池需求將持續擴大,預計下半年國內電池市場將呈現平穩增長的態勢。

從國外市場看,展望下半年,全球經濟仍將疲弱,而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日元大幅貶值以及新興經濟體潛在增速放緩將成為國際經濟的主要不穩定因素。世界經濟低迷帶來的外需下滑使電池出口增長空間繼續受到抑制,電池出口形勢不容樂觀。需要引起關注的是中歐太陽能電池板貿易達成妥協,雖然消除了太陽能電池出口斷崖式下跌,但同時也限制了太陽能電池出口的快速增長。

今年下半年,上述因素交織的矛盾,依然是影響電池行業經濟運行的主導力量。隨著政府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政策的逐步實施,我國電池行業將克服勞動力成本、節能環保要求不斷提高等諸多困難實現穩定增長。

多舉措積極應對

面對國內電池行業的困難局面,筆者認為應該采取多項措施積極應對。

1.有效應對國外技術貿易壁壘。

2012年以來,我國光伏電池在多個海外市場遭遇貿易摩擦,出口嚴重受阻。發展中國家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采取鼓勵出口、限制進口等措施,謀求自保。發達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加強電池產品環保安全和加強廢棄電池回收管理的法規,電池技術壁壘的不斷升級對電池出口的影響日益突出。

為有效應對國外技術貿易壁壘,應加強應對國外技術貿易壁壘的研究,提前準備,輔導電池企業應對技術壁壘。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按照WTO規則,構建有效的產業保護和經濟安全體系。高度重視WTO游戲規則的研究和知識產權保護,積極消除國外技術壁壘和反傾銷等貿易壁壘對我國電池工業的影響。

同時應建立國外專利案應訴基金,建立聯合應訴機制。涉外知識產權案應訴費用高、時間節奏快,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而企業沒有單打獨斗的能力,迫切需要建立聯合應訴機制,維護產業安全。

2.降低歐美光伏市場依賴度。

降低光伏產品出口對歐美市場的依賴度,開辟新興市場。光伏市場研究機構NPDSolarbuzz的數據顯示,在第四季度5.3GW需求的拉動下,2012年下半年亞太地區光伏產品需求預計比前年猛增80%,2013年亞太地區光伏市場需求有望增長至13.5GW,比2012年增長50%。而據機電出口商會的數據,2012年全年我國光伏產品對歐洲出口總額為111.9億美元,同比下降45.1%,對東盟和非洲

地區光伏產品出口則分別增長22.1%和10.9%。新興市場光伏產品潛在和現實需求有較大增長空間。

3.構建支撐新能源電池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建立新能源技術創新體系,聚集行業龍頭、上下游配套企業,組建關鍵材料、關鍵技術的上下游產業間的技術聯盟,從電池材料生產、電池制造、電動汽車制造多方面聯合,整合電池行業科技力量,“產、學、研”聯合攻關,重點突破電池安全性能、大功率放電性能、使用壽命等問題,盡快形成產業化生產,重點推進電池關鍵材料的國產化,降低電池成本,促進電動汽車商業化進程。

4.整合提高行業整體自主創新能力。

整合提高行業整體自主創新能力,推進企業的技術改造,加快實施電池行業振興規劃項目。促進行業基礎研究成果與工程化、產業化的銜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鼓勵開展綠色電池新體系的研究,使我國在新型電池研究開發中取得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

5.優化產業布局,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培植優勢產品和優勢企業,擴大產業規模,通過引導企業并購與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培育和鼓勵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完善市場、環保等優勝劣汰機制,通過提高準入條件,促使電池企業規模化和規范化;同步推進產業鏈建設,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并使產業鏈各環節之間達到并保持平衡、協調,打破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格局,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快電池產業集群的培育,提升我國電池產業的整體水平。

6.制定電池回收政策,預防環境風險。

目前,我國沒有一部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管理的法定規范,全國未建立一家專業性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公司,無一家專業再生鉛企業或蓄電池企業建立了全國性回收網絡和地區性回收網絡,整個回收工作處于分散經營的無序狀態,廢鉛酸蓄電池的回收率不高。鉛回收的問題出現在不規范企業之中,對環境產生的破壞巨大,整頓與加強管理勢在必行。同時應該出臺政策鼓勵、扶持大型蓄電池生產廠家進行廢舊電池回收利用。

此外,動力電池回收與再利用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15年國內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約在2萬~4萬噸,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17萬噸的規模。如果沒有規范的電池回收體系,這些電池將對環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當前,電動汽車正處于市場推廣階段,并沒有大范圍應用,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尚未出現大規模報廢的情況,所以我國尚未建立完整的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為防止出現重走鉛酸蓄電池回收的老路,預防環境、資源性風險,應提前制定動力電池回收體系。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