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或晶圓專工(Foundry),半導體產業的一種營運模式,專門從事半導體晶圓制造生產,接受其他IC設計公司委托制造,而不自己從事設計的公司。有些擁有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如英特爾及超微半導體公司等,會因產能或成本等因素,也會將部份產品委由晶圓代工公司生產制造。臺積電、聯電為臺灣排名第一與第二的晶圓代工公司。反之,專門從事IC電路設計而不從事生產且無半導體廠房的公司稱為無廠半導體公司。
無廠半導體公司依賴晶圓代工公司生產產品,因此產能、技術都受限于晶圓代工公司,但優點是不必自己興建、營運晶圓廠。隨著芯片制程微縮、晶圓尺寸成長,建設一間晶圓廠動輒百億美金的經費,往往不是一般中小型公司所能夠負擔得起;而透過此模式與晶圓代工廠合作,IC設計公司就不必負擔高階制程高額的研發與興建費用,晶圓代工廠能夠專注于制造,開出的產能也可售予多個用戶,將市場波動、產能供需失衡的風險減到最小。
近幾年行動裝置取代PC成為市場主流后,芯片市場出現重大變化,手機芯片廠及ARM應用處理器的需求強勁成長,帶動晶圓代工廠營收同步增加。
市調機構ICInsights特別以芯片最終市場價值進行評比,結果發現,由臺積電生產的芯片,若以銷售給系統廠價格計算的最終價值,今年第2季已達119.8億美元,首度高過英特爾的117.9億美元。也就是說,臺積電受惠于行動裝置市場,已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供應商。
根據ICInsights統計及預估,2007年晶圓代工業整體營收僅占全球半導體銷售規模的10.2%,但最終市場價值其實已占全球市場的22.6%。2012年行動裝置銷售呈現爆炸性成長,晶圓代工業者營收占全球市場比重拉高到15.3%,今年將再上升至16.4%,而最終市場價值占全球市場比重,將由去年33.9%增加至今年的36.3%。
ICInsights更預估,至2017年時,晶圓代工業者營收占全球市場比重將首度突破2成大關來到20.4%,而最終市場價值占全球市場比重也將沖上45.3%。
與此同時,ICInsights預期,今年美國純晶圓代工市場規模將達224億美元,仍將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市場,所占比重將達62%。根據ICInsights預估,今年亞太地區純晶圓代工市場規模將約107億美元,約占全球比重29%,將是全球第2大市場;歐洲約占全球7%,日本所占比重將僅約2%。
其中,日本純晶圓代工市場規模將不到10億美元,ICInsights認為,這可能是聯電去年8月決定解散并清算日本子公司UMCJ的原因之一。ICInsights預期,未來5年亞太地區純晶圓代工市場可望持續成長;另外,日本晶圓代工市場也將成長,主要來自集成元件制造(IDM)廠利用先進制程代工服務。